登录 | 注册
酒业简介|酒业历史|酒业发展|酒业文化|酒业荣誉|回报社会|酒业产品

酒厂厂志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_酒业发展

2014/8/21 10:41:13 浏览:327242人  收藏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节 建厂与恢复生产

  19世纪40年代,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有“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私人酿酒烧房,其设备十分简陋、规模极小。1947年年产量最高为60吨,1949年,由于时局骤变,年产酒下降为20吨,生产难以为继。1950年,人民政府对私营烧房采取扶持的政策,贷款2400万元,供应小麦3000公斤帮助恢复生产,但由于各种条件太差,生产仍无明显好转。

  1951年秋,仁怀县人民政府请示省、地专卖部门同意,责成当时的县税务局兼专卖事业局负责人王善斋出面,由本县知名人士周梦生先生作中证人,征得“成义烧房”老板的同意,分别于1951年11月5日和1951年1 1月8日两次立约(一次为烧房房产、一次为辅助房产),以旧币1.3亿元、合人民币1.3万元(其中1000元是契税和工本费),将“成义烧房”全部购买过来(款项于当月8日签约时付清),随即仁怀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恢复生产。

  “荣和烧房”,自从它的老板王秉干因通匪罪被仁怀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2月21日枪决后,即停止了生产。1952年10月4日,仁怀县财经委员会决定将没收的“荣和烧房”估价500万元旧币(合人民币500元)并入茅台酒厂,使停产的“荣和烧房”获得了新生。

  “恒兴烧房”,虽然至1949年建国后多次得到政府在经济上的扶持,维持了生产,但老板赖永初因采取转移银行金库、掉换借据等手段,盗窃价值46亿(旧币)合人民币46万元的国家黄金被查出,于1952年7月被贵阳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根据当时有关文件记载,1952年12月底,遵义地区财经委员会向仁怀县财经委员会转发贵阳市财经委员会(以下简称财委)1952年12月19日关于“接管赖永初恒兴酒厂的财产”的通知,由仁怀县财委转茅台酒厂接管。1953年春,茅台酒厂负责人张兴忠到“恒兴”,由资方代理人韦龄出面召集“恒兴”职工,张兴忠宣读了关于没收“恒兴”的文件,获得全厂职工拥护与支持。接着,经过对全厂的财产清点造册,共折价2.25亿元(旧币)合人民币2.5万元。至此,三家私营茅台酒烧房便转变成为国营茅台酒厂,并于1953年8月1日由省专卖事业局划归贵州省工业厅领导,为工业厅的直属企业,1958年7月又下文划归贵州轻工业厅领导。

  1951年12月,中共仁怀县委、人民政府按上级领导机关指示要求,派出干部到厂主持茅台酒厂的全面工作。

  组建新厂之初,恢复生产任务艰巨,厂长亲自率领仅有的几十名工人一起清理场地,一起修复设备,并陆续请回一些老酒师, 国家又及时拨给43000元资金用于购置必需的生产设备和原料,使茅台酒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产。当时酒厂仅有职工49人,酒窖41个,甑子5个,石磨11盘。由于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仅有设备的能力,1952年即生产出茅台酒75吨,产值6万元,盈利0.8万元。建厂恢复生产的第一年,就超过三家烧房时的历史最高水平。

  新厂建立之初,职工人数少,厂里指挥系统只有一个精干的办事小组。一方面负责组织恢复生产,一方面清理私营烧房时期的资财、帐目,处理接管中的具体事宜,了结三家烧房时期的业务往来手续。到1953年底,工厂恢复整顿基本就绪,开始得到国家投资扶持进行改造扩建。当时接收的三家烧房全部固定资产仅3万元,破旧房屋不到4000平方米。1953年至1958年国家先后投资共149.7万元,(到1961年止)全厂陆续完成的改建扩建各类房屋面积共达40000平方米,酒窖287个,酒甑54个,制酒厂1个、制坛厂l个,较建厂前三家烧房的房屋面积、生产规模等都有很大的扩大和增加。在生产设备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1954年因窖底浸水,影响茅台酒质量,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外,并购进了一台25千瓦的发电机和一台45马力的煤汽机与一台小麦粉碎机,以解决照明、抽水和粉碎原料的问题。那种用竹筒接水、靠人工从河里挑水、以及用桐油灯照明等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较大改进。1957年厂里为了解决人背马驮搬运原料与成品酒等笨重劳动问题,改用了独轮车,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同年利用国家投资的130万元,主要进行了制酒、制曲、粮库、酒库和化验室等方面的改造建设。这一年茅台酒的年产量增加到283吨,较建厂前增长4倍多,而且从1953年开始,茅台酒通过广州、香港、澳门出口,出口量由最初的几吨,逐渐增至1957年的50吨,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和欢迎。在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时期,茅台酒厂取得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这一期间茅台酒的质量还不够稳定,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局长带队来贵州和工业厅共同组成“茅台酒总结工作组”,依靠工厂的配合,总结了前期茅台酒厂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了当时茅台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积极恢复原有工艺操作,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并通过对茅台酒厂生产的总结,发动老酒师、老工人献计献策,制定出“茅台酒传统工艺的14项操作要点”,为初步完善茅台酒传统的生产工艺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台酒厂从1953年开拓外销市场,出口量由最初的几吨逐步增加到1957年的50吨,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1956年茅台酒厂为了有效地打击国外一些商人仿制假冒茅台酒的不法行为,先后在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办理了商标注册手续,保护茅台酒的合法权利和国际声誉,使茅台酒出口贸易得以正常进行。

①1cn1t=735.499瓦

  第二节 1958-1977年的生产演变

  1958年,工厂受“大跃进”思潮的影响,放松了管理,盲目地扩大生产,使茅台酒年产量由1957年的283吨激增至1958年的627吨,但由于管理不善,费用加大,盈利反而由1957年6.3万元下降为1958年的1.3万元。1959年在继续追求高指标的指导思想下,不顾质量,盲目追求产量,使总产量在1958年的基础上又猛增近200吨,上升到年产820吨,1960年又增至912吨,导致连年质量下降,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和轻工业部的重视,1959年4月至1960年8月,在轻工业部组织领导下,联合组成“贵州省茅台酒总结工作组”,用一年多的时间,对茅台酒的生产与工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与总结,为恢复和提高茅台酒质量、开展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但由于茅台酒质量下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整顿组织工作没有跟上,各方面困难接踵而至,1962年便出现亏损6.8万元的局面。1963年至1964年情况继续恶化,年亏损金额上升到37.7万元和84.8万元,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1964年10月至1966年3月,为认识茅台酒工艺的科学性,更好地组织生产、提高质量,在轻工部的主持下,成立“茅台酒试点委员会”,完成了茅台酒两个生产周期的科学试验,进一步总结了茅台酒传统的操作技术,进行了酒样的理化分析以及茅台酒主体香味成分及其前驱物质和微生物的研究等,揭开了茅台酒的一些质量秘密,初步认识了茅台酒的生产规律,基本上了解了茅台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完善了传统的操作技术。通过这次试验,也肯定了老酒师李兴发提出的茅台酒三种典型体香型——“酱香、窖底香、醇甜”的成立。两年的科学试验使茅台酒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并节约了酿酒用粮食346吨、煤炭296吨,单位成本下降3.55%,企业亏损额也由1964年的年亏损84.8万元,下降到1965年的61.4万元,1966年又下降到42.3万元,不幸的是,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导致生产一直不振,其中1966年至1969年的三年,各级领导班子靠边站,尽管广大茅台酒厂工人坚守生产岗位,没有停产,但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加之所谓“大批判开路”等“左”的一套活动,使企业管理陷于严重混乱,有章不循,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科学试验的成果不能在生产上全面推行,企业亏损情况又继续连年发生。1971年工厂实行军事管制,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生产有所好转,茅台酒质量也逐步有所提高,亏损金额减少。但由于企业积存问题太多,管理亟待改进,因此在较长时期以来都没有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销售和减亏计划,企业仍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使茅台酒厂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中共贵州省委采取了果断措施,于1977年8月全面调整和加强了厂级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依靠全厂职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1977年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年产量达到763吨,销售茅台酒387.8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出口达到51.6吨,比1976年翻了5番,亏损下降到16年来的最低额2万元。企业开始出现新的转机。

  第三节 改革开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茅台酒厂的生产获得了稳步发展与提高。

  1978年茅台酒厂新的领导班子,在全面纠正十年浩劫影响、落实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统一了生产指挥,生产得到正常发展;二是全面开展企业整顿,建立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结束了企业管理中的混乱局面;三是确立了以生产为中心、质量爲重点的指导思想来组织生产,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茅台酒产量、质量、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1978年产量突破千吨,达到1068吨,比1977年净增305吨,增长39%。销售量达到600吨,比1977年净增242.2吨,增长60%。其中出口茅台酒上升到175.4吨,超过历史最高出口量。上交税金302万元,比1977年净增100万元,增长49%,利润65000元,结束了连续16年的亏损,使企业进入全省先进企业行列,爲全面推行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9年茅台酒厂开始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经济效益爲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在厂部、车间、班组改统一核算为“三级核算”的经济责任制,生产车间推行“五定”“四包”“一奖”,“五定”即定产量、质量、周期、人员、费用;“四包”即包工资、夜餐支出、岗位津贴、高温补贴;“一奖”即包装车间推行节约奖的“计分计奖”超额奖。完不成“五定”“四包”的要相应给予惩罚,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十项管理制度——即《职工守则》,《劳动纪律暂行条例》,《制酒操作规程》,《制曲操作要点》,《茅台酒勾兑操作规程》,《新酒检验操作要点》,《文明生产守则》,《水、电、气管理办法》,《制止喝酒风的暂行规定》,《包装生产操作规程》,爲经济责任制的推行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1979年茅台酒产量、质量、利税等较上年又有新的增长和提高,茅台酒参加全国第三届评酒会,荣获国家金奖,并被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1980年至1985年工厂继续抓“五定、四包、一奖”的经济改革和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使茅台酒的产量由1980年的1152吨,增加到1985年的1265吨,增长近10%,年产值由1980年的576万元,上升至1985年的1165万元,较1980年翻了一番多,企业盈利(包括商业经营让利等因素)总额达到576万元,较1980年的72万元翻了八番,为国家上缴的税金则由1980年的378万元上升到843万元,增长一倍多。这五年企业的生产与科学研究都取得好的成绩,1981年、1982年、1983年都被贵州省政府授予先进企业称号,1982年轻工业部授予经济效益好的先进企业称号,同年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和茅台酒厂共同研究的“茅台酒香气及制曲、制酒主要微生物”成功,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研制的低度(39°)茅台酒的试验正式通过省级小试鉴定,全国第四次评酒会上茅台酒又荣获国家金质奖和轻工部酒类大赛金杯奖。1985年6月12日茅台酒被选送法国,经法国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评选,获“金桂叶奖”。

  1985年年产800吨酒的扩建工程动工,投资为3843万元,为进一步改进提高茅台酒增强后劲。1986年至1989年,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1986年工厂提出“我爱茅台、为国争光”的口号作为企业精神,并在厂内广泛开展活动,激励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热情,这一年企业在完善各项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吨酒工资包干责任制,经济效益上升,年利润总额达871万元,上缴税金达888万元,分别较上年净增300万和40余万元。低度(39°)茅台酒通过国家级鉴定。当年6月茅台酒珍品豪华型包装,荣获“亚洲之星”国际包装奖,10月,“飞天牌”茅台酒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第三次荣获国际金奖。  为隆重庆祝贵州茅台酒荣获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70周年, 巴黎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桂奖1周年,以贵州省人民政府名义,1986年中秋节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方毅、田纪云、余秋里、彭冲、秦基伟、荣毅仁、王丙干、陈再道、吕正操、马文瑞等出席了招待会。出席这次招待会的还有党和国家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和在贵州工作过的老领导、国家机关各部、委、办的负责人,北京市、北京军区的负责人,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酿造专家、艺术表演家、以及邓小平的长女邓琳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350多人。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轻工业部部长杨波、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朝文、北京市副市长等领导人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在讲话中着重追述和强调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对茅台酒的重视和关怀情况,并对目前茅台酒的发展壮大和取得新的成就表示极大的欣慰,同时指出了茅台酒今后的发展方向。

  同年11月茅台酒厂又分别在贵阳市和茅台酒厂,举行了“茅台酒三夺国际金奖”的庆祝纪念大会。

  1988年改革继续深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和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被评爲国家二级企业。

  1989年是茅台酒厂依靠全厂职工战胜资金、能源紧张、市场疲软等严重困难,使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的一年。由于国家在治理整顿中,实行紧缩政策,而茅台酒又被列入集团控购商品之一。同时也由商业长期的包销,转为企业自销,因而市场销售急剧下降,第一季度仅销售茅台酒90吨,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这就造成成品库房一度爆满,迫使包装停产,购买原辅材料无钱,国家又严格控制流动资金贷款,制曲用小麦省内无货,省外又调不进来,锅炉用煤、运输用汽油也供应紧张,全厂所欠外债高达1500多万元,严重威胁着生产正常进行。面对当时困境,工厂领导迅速采取“三个开拓”对策,使局面很快得到扭转,即开拓市场,开拓原料、能源来源,开拓资金渠道。党委书记、厂长邹开良和经营副厂长宋更生分赴沿海和东北各地考察市场,研究拓开新的渠道,及时调整了经营方向,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茅台酒代销点21个,据全年销售统计,全国各代销点销售茅台酒的销售量占全厂自销总数的30%。

  9月份,为了解决国外市场动态,邹开良出国考察了茅台酒在美国和一些国际市场的经营情况,再次研究调整了经营决策,增加了对苏联、南朝鲜和我国台湾省等地销售茅台酒的渠道。在国内市场上又大胆地采取了保价经营策略,使茅台酒的销售工作很快走出困境。

  为了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使之标准化,编制了茅台酒企业标准体系,其中管理标准体系18项113个,技术标准体系7项56个,工作标准体系179个,并汇编成小册子发到各车间、科室、班组,使茅台酒厂基础工作更完善、扎实。1989年,解决了销售疲软困难,使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生产茅台酒1727吨,比上年增长32.9%,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65%,销售额突破一亿大关,达10426万元,比上年9424万元增长10.63%,实现税利和专项收入共8648万元,比上年7720万元增长12.02%,较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27倍。企业上等级获得国家二级企业复查合格证,荣获贵州省“双增双节”先进企业、贵州省先进企业称号。党委书记、厂长邹开良继1988年荣获贵州省优秀企业家和贵州省优秀厂长称号之后,1989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大会,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上一篇: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
下一篇:北京二锅头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