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起源
清代著名神怪小说《镜花缘》中,曾列举当时55种中国佳酿,排名第一的即是汾酒,它的魅力到底在哪儿呢?
汾酒计有“古井亭牌”、“长城牌”、“汾牌”、“老白汾牌”四种,均产自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汾酒厂。其名之盛,天下第一。
汾阳县古称汾州,在距今1500年前的南北朝就已出产“汾清”酒。据《北齐书》上的记载,武成帝高湛在饮汾清后,觉其味甚美,便手书给皇侄河南康舒王高孝瑜。他在信中写道:“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到了唐代,汾州的杏花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业臻“味彻中边蜜样甜,瓮头青更色香兼。长街恰副登瀛数,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吸引了不少文士墨客到此一游。大诗人李白相传曾醉倒于此。他当时所饮的,可能就是“汾州之甘露堂”酒,后来,这地方的“乾榨酒”和“乾和酒”也甚有名。
据说闯王李自成挥师至此,在饮了村民献上的琼浆后,心怀一畅,倚马作书“尽善尽美”,从此杏花村亦称尽善村。故《汾阳县志》云;“汾酒以出自尽善杏花村者最佳。”
汾酒之所以好,与酿造用水出自“神井”有关。当地至今仍流传着“马踏神泉涌”、“醉仙居神井”等美丽传说,这口井“其味如醴,河东桑洛不足比其甘馨,禄裕梨春不足方其清洌”(注:桑洛、梨春,皆是甘泉之名)。大学者傅山曾在井旁壁上题写“得造花香”四字,一时传为美谈。而这井水,甚为神奇,用它煮饭,水不溢锅;盛入容器,不蚀不锈;洗涤衣衫,柔软干净,简直好到无以复加。
清德宗光绪元(1875)开的“宝泉益酒坊”,与1912年B后开设的“崇盛永”和“德厚城”酒坊,鼎足而三,质量俱佳。1915年“宝泉益”易名“艺泉涌”,并了另外二家,于1932年再与成立在太原的“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合并。1947年晋裕公司破产。虽翌年又投入小型生产,始终未见起色。1951年,当地政府在杏花村的旧酒坊基础上建成“杏花村汾酒厂”,以后逐年扩建,早就成中国规模最大的白酒厂之一,也是出日量最大的名酒之一。近改制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其辖下之“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号称“山西第一股”、“白酒第一股”。
主要产品
汾酒
汾酒用晋中平原特产的“一把掀”高粱为原料,以大麦、豌豆制成的“青荏曲”为糖化发酵剂,其发酵方式仍沿用传统的地缸发酵法,而发酵工艺则是大名鼎鼎的“清蒸二次清”。在经一系列精心处理后,勾兑方为成品。其配选的七大口诀为: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
品味殊荣
汾酒属清香型大曲白酒,酒度分53°、48°两种。酒液无色透明,酒香清雅馥郁,酒质醇厚纯正,入口绵柔甘洌,余味清爽悠长。其高档精品为“青花瓷汾酒”,向有“色、香、味,三绝”之誉。近代名人的品题不断,如谢觉哉诗云:“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范增云:“飘飘短梦到汾阳,万树杏花拥酒坊。泼墨从人欣得助,何妨酒后发清狂。”另,其53°、48°“老白汾酒”及38°“小红帽低度汾酒”,颇受酒客垂青。
“义泉涌”汾酒先于1915年的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同年又在美国旧金山所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等大奖章。再于1928年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战果相当辉煌。“杏花村汾酒厂”的佳酿,其成绩更是耀眼,出尽风头。首先于1952年中国第一届评酒大会上,荣膺八大名酒之一,并蝉联以后的1963年、1979年、1983年及1989年所举办的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的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章。1992年更上层楼,荣获在法国巴黎所举办的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今已远销至五大洲40余国,一直是国际酒市上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