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网络零售交易总额接近2.8万亿元,同比增长49.7%,稳居世界第一。白酒的触网其实主要归属于网络零售交易这部分,不过白酒的电子商务零售总额只占总量的2%左右,也就是100多亿元,在整个网络零售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说明了酒类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空间。
可以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国际化、最市场化、最资本化、最年轻的领域。而移动互联,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枢纽。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端人均消费将达到台式PC端的13多。当当网CEO李国庆形象地把手机比喻为人的“第八个器官”,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则预测,“电子商务这个名词将会消失,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电子商务公司了。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既然将来所有的公司都将成为电子商务公司,最终形成一个新世界。那么对于白酒行业、白酒企业来说应该走什么样的互联网之路呢?
互联网之路的三不要
从目前白酒行业对互联网的介入来看,主要还停留在信息传播和销售渠道阶段,当然主要还是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新阵地。从销售渠道来看,基本走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2012~2013年,酒企主要是与专业性垂直酒类电商合作,酒仙网是这个阶段的明星。在那两年,各种与酒仙网合作的上市发布会可谓“此起彼伏”,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基本是抱着试试看心态,或者做点传播、顺便卖点酒的心理。第二阶段,是酒业O2O兴起,同时酒企开始注重与更大的电商平台合作,纷纷在京东和天猫开设旗舰店,希望将电商这个销售渠道做实。看起来,O2O一阵风似的过去了,但探索还在持续发酵中。第三阶段还在进行中。在这个阶段,酒企与大电商平台合作的同时,企业开始注重移动互联,尤其是微信渠道的微商营销手段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O2O其实还在探索中,这种探索其实又加入了移动互联的新工具。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洋河一号”,目前还在各地推进中。
从第三阶段来看,随着电商更加深入人心,以及国家对“互联网+”的倡导和支持,酒企对互联网的关注以及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但到底如何触网,大家似乎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还是那句话,依然在摸着石头上网。但不管怎么样,正如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所言,“无论是什么方式,白酒企业都有必要参与进去,或者有所涉及,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尝试。葡萄酸不酸,吃了才知道,要敢吃!”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一定要行动,走弯路、交学费都不用怕。
对于酒企具体怎么触网,笔者首先想到的是“三不要”,即首先想好不做什么,然后才考虑做好什么。
第一,一定要尝试,但不要赶时髦。别人做O2O或者APP,我也要做。这纯粹是一种赶时髦的行为。在酒类电商发展的第一阶段,这种情况比比皆是。看别人上网卖货,自己也想上网试试。不要以为这种赶时髦的做法不多,其实在以模仿为乐事的白酒行业里非常普遍。比如2013年突然大家都在谈定制,好像团购不行了,定制能救亡图存。但一年后,谈定制的企业不多了,传统的、常规基本功依然是必需项目。不赶时髦的前提是对互联网发展有理性的预估和冷静的思考。互联网虽然是平的,虽然在信息传送上更加便捷,但问题是有太多的信息在上面传输,传统的线下通道费或者渠道费在互联网上依然广泛存在。比如在京东、天猫上,一个品牌要想凸显出来,就必须花钱引流。如果不花钱,那只能吃线下的老本。其实这个市场从来没有捷径。在笔者看来,网上卖酒难度更大,比如一个区域性品牌它存本区域内的竞争对手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到了网上,完全是无疆域的扁平化,你要和几百、上千个品牌竞争,要从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赶时髦其实是非常流行的。因为这个圈子变化太快,往往一个主题还没普及呢,下一个热点就出来了。比如O2O还在探索呢,移动互联就冒出来了,接着是微商,最近“互联网+”的概念开始大行其道。很多时候,人们忙于赶这些热点,热衷于对这些流行词汇的“消费”,而没有时间真正潜心去尝试。可以说,在互联网这条路上,每个企业的玩法都不会一样,应该是有本企业特色的触网之路。
第二,不要把希望和未来寄托在互联网上,没有救世主。有那么一部分中小企业一度将上网卖货作为企业突破的捷径,以为线下不好突破,线上就没有障碍了。事实上,网上卖货也只是销售渠道的一种,而且这一种渠道和其他渠道一样,都需要投入,都是对品牌的含金量和号召力的一种检验。互联网虽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必须注意,这只是众多趋势中的一种,互联网不代表未来的全部。所以,在互联网上涉水一定要尝试,但必须谨慎,因为这里也是烧钱的地方。比起线下品牌传播的烧钱,网上烧钱更厉害,更无形。笔者看到有些企业正在重金投入以移动互联为平台的O2O,真的是有些担忧。笔者的看法是,涉水互联网必须严格控制投入,在这个平台上,有太多的商业模式是以先赔钱再赚取来支撑的,但坚持到赚钱的赢家并不多,大多数都赔进去了。从来人们都是只见赢家笑,不见输家哭。所以,宋河酒业总裁王祎杨女士提出的,上网卖酒必须要赚钱,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要求。
第三,不要以一个品牌为背景去打造所谓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存试图以自己一个品牌的力量去打造一个平台。让一个消费者去关注你的微信公共号,或者APP,那这样的消费者是得多喜欢你这样一个品牌啊!即使是品牌力强大到如茅台这样的境界,也不会有多少消费者去装茅台的APP的。因为一个消费者要消费的快消品有很多,不可能喜欢一个品牌就专门去关注,因为关注的理由实在太少,除非这样的品牌能够给予消费之外的更多的附加体验,比如文化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但这样的品牌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我们可能因为肯德基的优惠券而下载安装它的APP,这背后的驱动是肯德基网上的优惠券的确比正常售价要便宜,如果茅台能在网上推出类似活动,我想会有大量消费者去安装它的APP的,但事实上茅台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一个品牌如果真想打造一个平台,就必须将自己的品牌藏到后面,然后打造出以某一类别或者群体的活动圈子,这个圈子可成为一个平台,比如“酒友圈”这样的圈子平台。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因为共同的纽带而走到一起,类似某些QQ群。不过要想在这样的群体中获得商业利益,可能路还很远。
酒业互联网需要两个“重视”
互联网到底能给白酒带来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类型企业有不同的收获,即使同样类型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收获。而这个收获也有不一样的类型,因为可能每个企业对互联网的目标不一样,有的可能希望有销售增量,有的则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打造品牌,有的可能境界更高,即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改进整个作业流程。所以,最终结果是不一样的。
重视电商作为渠道的“颠覆”价值
我们先看电商这个最热门的词语。电商说白了就是在网上做销售,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销售渠道对待,获得更多的销售增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发展的焦点就是“电商”了,而类似“双11”这样的点显然已成为电商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点”。无论是从吸金能力、吸睛(眼球)能力,双11都可以说是对全社会资源的一个占领。
电商对酒业的影响视企业性质和品牌影响力而定,其实这不过是线下的品牌力在线上的一种映射:线下卖得好的品牌,在线上依然卖得好。比如在图书出版行业,中华书局、三联书店这些传统的名牌出版社书籍在线上依然是最畅销的。在白酒行业也是如此,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郎酒这些线下的名牌、名酒在线上依然排在前列。去年7月,茅台宣布将在网上白营卖酒,茅台网上商城即将全新开业。这是值得重视的案例,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茅台的行业地位,更关键的是茅台自己对网上卖酒的态度很“隆重”,包括组织架构、物流配送、价格体系以及线上、线下的结合均有具体安排。这种“隆重”非其他酒企采取第三方代理进行电商可比。茅台为什么要网上卖酒?首先是尽可能多地开辟自营渠道,加大对渠道的掌控力度,同时要攫取更多渠道利润;二是看中网上卖酒的美好前景。而五粮液也在去年和京东结盟,宣布将在三年网上售卖50亿元。
可以设想一二线白酒品牌如果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加入电商渠道,它们的销量肯定会得到提升,这种提升同时会对白酒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首先是品牌的作用非常大,消费者会根据线下所得到的品牌信息、价格信息、产品信息去线上选购,这对于非知名品牌、知名品牌的非主导产品都是一种致命影响,因为电商渠道让这两类产品没有机会进行常规的消费者教育,他们也就失去了慢慢成长壮大的机会。其次,传统的区域强势原理会失效。传统上,一个品牌可以通过聚焦资源在区域市场制造自己的优势,这样形成了一个个所谓的“区域强势品牌”,这种“区域”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县。但不幸的是,互联网是平的,它辽阔无比,在这个平台上一个白酒品牌很难营造出一种所谓的“区域优势”,没有这种区域优势,也就没机会聚焦资源打区域战了。
从理论角度讲,大家都知道有个营销趋势,即传统的4P营销组合正在向4C营销组合转变,具体表现为产品(Production)向顾客(Consumer)转变,价格(Price)向成本(Cost)转变,渠道(Place)向方便(Convenience)转变,促销(Promotion)向沟通(Communication)转变。显然,电商是渠道层面的问题,而它的出现也完全符合由“渠道”向“方便”的转移。它将会对很多行业包括白酒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会影响行业格局、品牌格局、竞争模式乃至企业的生存方式。过去我们都在讨论影响白酒行业格局的两种手段,一个是常规的市场竞争、一个是资本运作,现在看来,渠道层面的剧变对格局影响可能会更大。
重视互联网的精神、思维
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卖货,这是实实在在的销售行为,这是互联网作为一种销售渠道的价值所在。除此以外,互联网还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和思维。
到底什么是酒业的互联网思维?笔者认为第一个是平等。我们过去做得比较好的有品鉴顾问模式,但那属于核心消费群,是白上而下的,而网上的品鉴顾问是消费者自己。只有把握住这样的脉搏,才能真正基于尊重、平等、平台化的思维走入消费者心智。第二是要尊重消费者,要满足消费者自我认知、自我表达的基本需求,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去考虑。第三是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平台性的思维,如何整合平台和资源与消费者沟通是很重要的。对于那些没有全国性市场基础的绝大多数白酒企业来说,互联网这种精神有助于他们“解放思想”,找到破局之路。最根本的是,这种精神有助于突破白酒企业原有的区域性运作传统思维,原来都是区域化生存,那么通过电商可以让企业预习一下另类的全国化。
通过互联网,白酒企业还可以取得梦寐以求的消费者数据。到底谁是我们的消费者?他们在哪里?他们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我们的产品?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消费冲动?他们消费之后有什么反馈?跟什么样的人分享?是不是还有消费我们其他系列产品的需求?了解了他们的需求之后我们如何能够找到他们?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完成交易?这样一直问下去,可以问出几百个、几千个问题。这些问题未来都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消费者数据去解决。
全面融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精确数据,与消费者充分互动、精准定制、精细营销,做好大数据时代的消费者建设与消费者管理,这将是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关键作用,也是白酒企业从传统经营转向信息化经营的标志。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发展趋势的观察有两种办法,一是寻找拐点,二是察微知著,一叶而知秋。问题是:没有拐点,因为拐点存在于每一天,也受影响于行业中的每一个参与者,所谓趋势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正因为如此,察微知著的观察法可能更为恰当,也更理性:而到底怎么介入互联网、又如何利用,一个根本的原则是,先做起来!
上一篇:白酒“不走寻常路”
下一篇:互联网的路上 酒业在怎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