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行业资讯|酒志公告|酒志活动|糖酒会|

行业资讯

从茅、五当下应对策略看未来竞争态势

2014/8/18 11:13:40 浏览:924人  收藏

  要论茅台、五粮液两个企业的竞争,不能以一年、、两年为界限,也许需要几十年。所谓茅、五竞争放眼量!

  要考察茅台、五粮液的逆势调整,自然需耍从2013年开始考察,因为在行业调整期,2013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是有递进关系的。同时,如果把两个企业的调整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我们可能会更能感同身受,更好理解企业的调整措施:为什么五粮液这么做,而茅台却那么做。

  一谈到对比,自然就会想到这两个品牌的长期竞争,那么通过这次的调整措施对比,我们或许能对这两个品牌今后的竞争态势演变有着更好地把握。

调整力度逐渐加码

  通过下面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调整力度的逐渐加码,这背后是市场形势的日益严峻。2013年前四个月是第一阶段,这两家企业仍然是比较乐观的,对市场形势和宏观政策存在观望心态,最典型的是五粮液仍然逆势宣布主导产品涨价。显然,企业希望通过传统的常规手段来保价,即上涨出厂价,推着渠道把价格提上去。和五粮液推着经销商不一样,茅台是严控价格,要求团购价不得低于999元,并且取消经销商补贴,但允许经销商完不成年度任务,目的都是为了把价格保住。这个时候两个产品的价格仍然是可接受的,五粮液的一批平均价格为700元,只是西南地区较低,也达到了680元,但经销商还是有差价的,而茅台的价格一般在1000元左右,经销商的差价更大。价格上的“优裕空间”也是企业乐观的因素之一。不过,不约而同的是,两家企业都为自己争取了很好的政策空间,地方政府都同意他们下调经营目标。

  从2013年5月~2013年年底,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动销困难,经销商库存变大,这时候企业使出非常规手段。五粮液的做法是推新品,在2013年5月、7月和9月一口气推出了三大系列产品,包括新品尖庄、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以及五粮液低度酒,希望在主导产品普五之下丰富产品线。这个时候五粮液的一批价格已经跌破650元,这使得厂家强硬表态,要求经销商确保659的出货价格底线,而这个价格正是2013年1月涨价前的出厂价格。这说明,五粮液当时的提价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显然,形势的发展超出了厂家的想象。茅台也被迫拉底身价,扩展经销商。2013年5月茅台首次放开代理权,但门槛很高,经销商必须打款6000多万元才能在次年获得茅台酒代理权,在7月份又向下微调门槛。同时,茅台在8月份把系列酒价格也降低了。

  如果对比第二季度两个企业的调整策略,笔者认为茅台的做法更为直接,无论是茅台酒代理权的开放还是系列酒降价,都是想直接拉动销售,提升业绩。而五粮液玩的则是中长线布局,推了三个系列的新品,尖庄和五粮特曲、五粮头曲这类产品要想形成规模销量是需要一定时间运作的。五粮液低度酒的推出看起来比较直接,也是在“开发利用主导产品”,但仍然是新品,同样需要市场推广。再说,五粮液之前就有低度酒,新低度酒需要更为新颖的价值诉求。

  2014年以来,则是第三个阶段,在今年,政务消费更加渺茫,同时伴随着经济下行,几乎所有价位的产品都受到影响。虽然茅台、五粮液在春节阶段的1月份、2月份动销非常好,出入意料,但节后随即就平淡了,五粮液的一批价格下滑至600元以下,茅台到了900元以下。企业压力骤增,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卖酒,这时候很多长线布局都派不上用场了,只有加大对主导产品或者团购单位的推销力度。所以我们看到,五粮液跟中铁二局合作推出了“开路先锋”酒,又和北大荒推出鸿福酒,这都是企业在商务团购方面的代表案例,比如北大荒鸿福酒前期就是在北大荒集团内部消化,而且价格不低,达到300元。与五粮液类似的是,茅台专门在1月份成立了定制酒营销公司,计划2014年做到10亿元。

  在这个阶段,他们都对主导产品大动干戈。五粮液普五和1618价格明降暗升,普五出厂价下降120元,但取消了此前的补贴政策,经销商的拿货价其实是略有上调。五粮液此举和2013年1月份的策略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就是通过上涨价格推动渠道理顺价格。而茅台的做法是通过大幅度下降门槛,经销商只需要800多万元即可进入茅台酒经销商行列。

茅五竞争放眼量

  总的来说,茅五两大品牌逆势调整措施的共同点都有“开源”之意。“开源”已经成为这个年头很多酒厂的当务之急,不管用什么手段,反正是要把酒兜售出去,有的是全民卖洒,每个人甚至公司领导层都要完成一定的销量。在这方面,五粮液的两个商务定制案例可作联想。当然,五粮液和茅台可打的牌要比一般企业多。在开源方面,五粮液和茅台一样,基本策略都是定制酒和扩展经销商。在扩展经销商方面,大家都被茅台近期的800万代理权新闻所吸引,其实同五粮液在去年3月份就宣传新开设300~500家专卖店,是一个目的。五粮液的这些新增专卖店名额被分给三四线城市,原有经销商不予批准,同时还把专卖店的保证金由原来的80万元降低至50万元。而茅台今年6月份预计放开的专卖店数额只有100余个,显然五粮液在这方面的开源力度更大,只是因为茅台目前如日中天,而且茅台经销商以前利润非常高,所以放开代理权,引起的关注度非常高。

  不过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五粮液的措施更多的落在价格层面,且有一些长线布局。由于五粮液和茅台两者的价格状态不一样,所以五粮液在最近的一年半时间内在开源的同时更注重价格的理顺。冈为茅台的价格尚处于顺价状态,而五粮液从2013年淡季开始价格就逐渐倒挂。今年5月份五粮液在武汉开会果断降价,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把价格理顺,改变倒挂状态,这是务实之举。降低出厂价乃五粮液市场化运作以来的破天荒的一次行为,可以看出五粮液对价格治理的决心和魄力。对于五粮液来说,要想赶超茅台,当务之急就是把价格稳住,茅台正是因为价格没有倒挂,所以才能再次调低代理门槛。价格稳定了,五粮液才能稳住目前的600~700元的价格带,才能抓住曾经的次高端价格带,这样一来,五粮液其实是主动避开了和茅台的正面竞争,暂时放弃800~1000元的价格带。其实,2013年1月份五粮液的涨价,还隐含了赶超茅台的意图,但由于市场现实很严峻,五粮液必须抓住确定性的市场,然后再图赶超。

  从“应急”这个角度来看,茅台手中的牌要比五粮液更多一点。单论放开代理权这一个手段,茅台就能解不少燃眉之急,而五粮液还得老老实实地做很多价格治理工作。但竞争从来不是这么简单。现在看来,茅台以超强的品牌人气和经销商的良好预期,拓展了很多新的经销商,其实是大大增加了市场供应量,而目前的市场正需要通过供求关系来理顺价格,让经销商重新回到合理预期利润水平上。如果市场不能回暖,三公消费依然严峻,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好转,那么超出市场需求的茅台酒势必会反过来拖累茅台的价格。与此同时,如果五粮液一直耐心地治理价格,控制供给量,在两三年赶超茅台也是极有可能的。而且五粮液最近两年一直在做渠道下沉的工作,其分布在全国的七大营销中心一旦发生运转,扁平化效果会立即彰显,同时也会带动其他产品的增长。另外,五粮液在河南、河北的并购布局也是值得注意的新动向,这样的布局可能在三五年都难以看到效果,但是如果企业坚持下去,不停地寻找合适的区域作战办法,,相信将来会产生很大的先发优势。

  笔者一直认为,在行业调整期、下行期,对于大企业来说,除了要“应急”外,还要有布局,应急是为了当下,为了最近的两三年,目的是解燃眉之急,而布局才是长远之计。除了五粮液外,泸州老窖和洋河也在积极探索布局之道。

  所以,要论茅台、五粮液两个企业的竞争,不能以一年、两年为界限,也许需要几十年。在2007年之前是五粮液引领高端酒发展,之后茅台逐渐扳回局面,一直到2013年全面领先,包括销售额、价格、利润乃至品牌影响力。无论是谁想领先,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茅台最近几年的领先和其厚积薄发以及很多营销创新是分不开的,而更早之前五粮液的领先也是凭借着前瞻性的创新才得以达成。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也不能以一个主导产品的发展来衡量、预测企业的发展,今后茅台、五粮液的竞争将会是多面的。

总的来说,茅

五两大品牌逆

势调整措施的

共同点都有

“开源”之意。


上一篇:再战餐饮,“咱的酒”能否搅动“一池春水”
下一篇:茅台正在颠覆其原来的发展逻辑

注册|登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