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亦称保税仓库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基于保税区的这些功能及优点,也使得保税区成为了进口葡萄酒贸易最集中的区域,那么,保税区如何利用政策优势,发挥集群效应,为中国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呢?
三大优势吸引进口商目光
目前,拥有葡萄酒进出口贸易的保税区不在少数,进口酒企业之所以选择在保税区进行交易一定有它的原因。那么,保税区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保税区可以凭借便利的展示功能以政府姿态搭建平台,联合保税区内的企业一同举办大型进口葡萄酒展会,不仅可以宣传保税区内的进口酒企业和产品,也可以扩大保税区所在地在国内整个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影响力,促进交易量的增加。
其次,保税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其仓储功能可以为进口商提供专业、安全的存储服务。对于葡萄酒采说,对储藏条件要求较高,企业单独建造仓库投入财力物力相对过大,而企业入驻保税区只需交纳少量租金,即可屯储大批货物,同时方便客户参观,增加买方信心;交易完成后再办理清关手续,即可马上交货,从而将整个交易流程从l~2个月缩短为1个月内,为双方争取了大量时间。
第三,保税区的建立不仅仅是为进口商提供了一个交易场所,更重要的是随着保税区服务的完善,周边物流服务也会发展起来,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抱团取暖让保税区抢得市场先机
2012年春节过后,进口葡萄酒开始进入调整期。标志性事件是浙江省工商局组织媒体曝光进口葡萄酒的诸多乱象,如价格虚高、假酒泛滥,甚至走私现象。其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高端进口酒销量开始下滑,很多企业备受高端进口酒库存压力大的困扰。紧接着,中欧双方贸易战也波及葡萄酒,商务部对欧盟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在政策层面上加剧了市场的动荡。经过一年的调整,终于在2014年进口葡萄酒市场迎来了转机。2014年第二季度进口葡萄酒市场出现回暖趋势,虽然进口总量同比仍有小幅下降,但是较第一季度降幅收窄,其中进口瓶装葡萄酒酒触底回升,总量同比增长9.2%,总价值同比增长4.3%。
当下进口葡萄酒企业如何把握机遇,逆势而上,笔者认为企业之间首先要避免恶性竞争,相互帮衬渡过难关。保税区则是能够让企业抱团取暖的最佳载体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保税区有形成合力的内在优势和外在驱动力。首先,保税区内进行进口酒贸易的企业相对较多,而且企业之间几乎不会代理相同的产品,他们有先天优势能够抱团取暖。其次,根据目前中国进口酒市场的特点来看,进口葡萄酒品牌众多,而且单品牌认知度低、渠道控制力弱、市场推广力度小。因而消费者需要一类能够信得过的群体,即使他们对某款产品不了解,也能因为信得过这个群体而相信他们的产品。而保税区就应该打造这样的群体,就像国内外的产区进行联合推广一样,让消费者首先了解这个产区,再去接受产品。如果保税区进口葡萄酒市场能瞄准消费者的内在需求,推进保税区本身的品牌化建设,以市场的专业化运营推广和形象塑造来弥补单个品牌、单个企业推广和塑造能力的不足,以市场专业化、系统化的高附加值服务满足保税区内企业的全方位需求,相信对国外酒商和国内经销商,都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提升才会在竞争中取胜
现阶段,已经有很多企业看到了保税区的优势,因而国内众多城市提出建设“进口葡萄酒集散中心”,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在政策影响已经让进口酒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放慢脚步。要想抓住行业发展的契机,发掘竞争优势,在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先行一步,取得优势地位,保税区必须进行提升,以满足更多进口酒企业的需求。
首先,要推进专业化的市场规划建设。目前,很多保税区还没有达到一站式服务的要求,本身以便利为出发点的保税区却不能实至名归,因而,保税区需要在规划建设上提升外在形象,满足各方交易需求。
其次,要针对产业链下游资源,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第一,保税区可以统一规划,定期开展市场推广,包括参加展会或异地开展推广活动等。第二,拓展保税区实体市场的外延,建设网上市场,为市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信用评价及支付安全保障、物流配送等的专业化平台,通过没有空间距离限制的电子商务,与网下实体市场相辅相成,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辐射更广的市场区域。
再次,要整合产业链上游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现在,国外供应商对中国市场都非常有信心,但是很多供应商都不知道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保税区则可以利用先天优势成为国外供应商进入中国的敲门砖。比如,为上游生产厂家、协会等在区内开展短期推广活动,为供应商寻找代理商提供便利条件;为他们在区内设立联络处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甚至在区内直接开辟长期推广专区;联合国外政府推广部门或协会到国内开展市场推广活动等等。
最后,要将保税区的运营逐步推向市场化,建立盈利模式。没有盈利模式支撑的保税区要长期坚持下来势必面临生存的问题,最后不免沦为一个概念、一句口号。要建立盈利模式,在由政府全包或主导经营的模式下,由于缺乏逐利的内在动力,根本不可能实现。引进富有专业市场成功营运经验的投资者参与,或由其全盘接手,不失为一条捷径。政府则应专注于服务效率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内外政府部门和专业组织的交往与合作等。
上一篇:看调整期经销商的动销六策
下一篇: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沉下心,做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