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困难确实比去年大,但是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预期目标,保持基本平稳的状态没有问题。
限制“三公消费”和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结束了白酒“黄金十年”的发展,这让所有酒业从业者感受到了国家宏观调控对于酒业的巨大影响。进入2015年以来,“新常态”一词多次出现在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中,敏感的白酒人知道,这是给中国经济和商业环境定下了一个大基调,这将对酒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理解“新常态”,怎样把握“新常态”,行业内外,观点很多。但权威的当属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由糖烟酒周刊杂志社和“酒说”共同主办的“2015年春季(第28届)全国糖酒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进行的解读!
正确把握2014年取得的经济成就
从前年开始我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去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投资回落3.3个百分点,出口下降21.8个百分点,这对整个经济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如何盘点2014年?总理报告第一部分就是回顾2014,报告中明确讲到,尽管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但是还是取得了众多来之不易的成就。我们评价过去的一年,一定要先看到成就。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把握去年取得的成就呢?我认为重点有三:
第一,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去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7.4%的增长速度。从两个角度看,其一,2014年年初李克强总理表示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在7.5%左右,显然7.4%的增长符合了总理的预期,所以尽管增速在往下掉,但仍在预期之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二,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的经济增速是0.4%,欧盟是0.8%,巴西是0.3%,印度是6%,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我们国家7.4%的增速仍然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第二,物价基本稳定。我国的目标是将物价上涨控制在3.5qo以内,在总理的政府报告中是2.0%。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巴西是6%,印度个别月份突破了9%,俄罗斯卢布贬值7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稳住了物价水平,也是十分不易的。
第三,就业形势良好。去年是我们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一年。全国大学毕业生727万,中专技校500万人,海归40万~50万人,还有部队转业人员以及初高中毕业生,这些还不算农村人口。要想满足社会的基本就业需求,就必须做到新增就业1000万人。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出了问题社会就会不稳定。应该说,在2014年的众多经济指标中,我们最没底的就是就业。但是,这一年过去了,我国全年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这个成就也是来之不易的!
客观看待“三期”叠加的中国经济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适应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酒业发展也是如此,大家要从根本上认识新常态,那么把握住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前提。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发展到了现在,突出的阶段性特征是三期叠加。一是增长速度换挡期,二是结构调整阵痛期,三是以往刺激经济政策副作用的消化期。三期同时出现,作用相互叠加,因此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
如何理解“增长速度换挡期”?
前34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两位数上下,这是过去全世界最快的速度。1978年,城市人均年收入只有343元,农民133元,没有摆脱贫困,也没有解决温饱,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必须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保证了我们今天的成就。亚洲四小龙是上世纪60年代进入高增长期的,时间持续了大概20年左右。而我们的高速增长保持了30多年,这是一个奇迹。我认为大家一定要看到一个经济规律,即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高增长。因此,增长速度换挡是客观规律。
除此之外,我们面对很多新情况深层次的问题也要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过去高增长依靠的是两个红利,一是改革红利,其实酒的品质大大提高也是依靠改革的红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到了深水区。过去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到了深水区就不容易摸到石头了,并且有风险。过去是人人受益,现在深化改革面临着利益的再调整。攻坚阶段是吃好吃的肉,容易吃的肉都已经被我们吃光吃尽了,现在改革面临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现在的改革是要敢于过深水期,敢于啃硬骨头。这就特别需要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经济换挡期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过去高增长依靠的第二个红利是人口红利。80年代数量众多的年轻人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现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5岁)急剧减少,2013年减少了345万人,2014年减少244万人,2015年减少了370万人。人口减少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急剧上涨,企业用工成本每年以15%-20%的速度上涨着。而且,我国目前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有2.2亿人,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强。所以,伴随着两个“红利”的消失,经济增长的“换挡”也就成了客观结果。增长速度换挡也是化解深层次矛盾所必需的。我们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也就是五挡换到四挡,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总理提出两个确保,一是确保中高速平稳增长,二是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如何理解“结构调整阵痛期”?
习总书记指出13亿人口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他提出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手里。农业最大的风险是“天不帮忙”。中央一号文件讲支农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农村有4000万留守老人,5000万留守妇女,6000万留守儿童,所以习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是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是工业大国,中国有281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5%。但是问题是大而不强,数量大,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合资品牌汽车利润只有20%;铝产量世界第一,但飞机用铝得进口。因此,在中国,创新至关重要。现在的创新都是颠覆性、毁灭性、革命性的创新。液晶电视的出现对显像管行业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小小的光盘摧毁了录像机;数码相机的出现摧毁了胶卷行业……糖酒食品行业也是如此,需要不断地创新,否则就会被颠覆。电子商务就是对传统商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去年双十一电商一天销售额达570亿元,而上海54家大型厂商一年的销售额仅为300多亿元。同时,双十一当天全国有120万个快递员在马路上奔波……可见电子商务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以往刺激经济政策副作用的消化期”?
经济高速增长除了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使用。过去相对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我国的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资源已经无法支撑,环境污染严重,一个直观的反应就是我国癌症发病率的统计排名中,第一名已经从肝癌变成了肺癌,这就是“以往刺激经济政策的副作用”。如此看来,我们确实应该调整之前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留出时间去消化、减缓这些副作用对人们生存、生活的影响!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我认为,投资中最有潜力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如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等。欧洲发达国家都是地下投资高于地上投资。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而消费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国有13亿人口,消费市场空间巨大。消费平稳地回归健康,就是最有潜力的。过去一瓶酒上万元,是在追求奢华,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而新常态就是由不健康的消费走向健康消费。
总理曾经谈到“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支撑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如何理解“支撑作用”、“基础作用”和“关键作用”呢?让出口这驾马车往前拉,这就是支撑。酒业建立在13亿人口这个大的消费市场上,还是十分乐观的,关键是要做好基础工作。而投资是我们的一个王牌,发挥的是关键作用。
今年的困难确实比去年大,但是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预期目标,保持基本平稳的状态没有问题。我建议大家从三个层面把握新常态:一是速度层面,速度会由过去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层面,夯实农业基础,工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着重发展第三产业。三是增长动力层面,过去是依靠物质资源投入,今后要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希望大家把握新常态,客观看待糖酒食品行业的发展。
上一篇:抓住2015酒业发展的趋势和主线
下一篇:重要的创造顾客 而非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