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白酒按香型分类,可分为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例如以茅台酒和荣和烧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是采用超高温制曲、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酒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下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发酵方法所生产出来的白酒香型有何不同。
一、酱香型白酒
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酒和荣和烧坊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荣和烧坊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1、酱香型白酒代表产品:茅台、荣和烧坊等;
2、酿酒原料:高粱;
3、糖化发酵剂:小麦制成的高温大曲;
4、用曲量:粮:曲为1:1左右;
5、工艺特点:两次投料,8轮次发酵,7次取酒,“四高两长”工艺(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发酵周期长,一年为一个大的生产周期;酒的贮存期长,3年以上),用曲量大,按酱香、窖底香、醇甜3种典型体和不同轮次分别长期贮存;
6、发酵周期:30天(每一轮次);
7、发酵设备:条石窖泥底或砖窖泥底;贮酒容器:陶坛、木箱、不锈钢罐。
二、浓香型白酒
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及五粮液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特点可用六个字、五句话来概括:六个字是香、醇、浓、绵、甜、净;五句话是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的种类是丰富多采的,有的是柔香,有的是暴香,有的是落口团,有的是落口散,但其共性是:香要浓郁,入口要绵并要甜(有“无甜不成泸”的说法),进口、落口后味都应甜(不应是糖的甜),不应出现明显的苦味。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窖香和糟香要谐调,其中主体香(窖香)要明确,窖泥香要有,也是这种香型酒的独有风格,但不应出头,糟香味应大于香味,浓香要适宜、均衡,不能有暴香。
1、 浓香型白酒代表产品: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洋河、双沟、宋河、口子窖、古井贡酒等;
2、酿酒原料:高粱或多粮;
3、糖化发酵剂:小麦或添加大麦、豌豆、高粱等焙制成的中温偏高温大曲;
4、用曲量:18%-25%;
5、工艺特点:混蒸续粮固态发酵法;采用“跑窖”、“原窖”、“老五甑”工艺;泥巴老窖、万年槽;“两高一长三适当”(即入窖淀粉高,酸度高,长期发酵,适当的水分、温度和糠壳用量);
6、发酵周期:30-90天;
7、发酵设备:泥巴老窖;
8、贮酒容器:陶坛、水泥池、金属罐
三、清香型白酒
亦称汾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
1、 清香型白酒代表产品:汾酒、宝丰酒等;
2、 酿酒原料:高粱;
3、 糖化发酵剂:大麦和豌豆混合制成的低温大曲;
4、 用曲量:9%-11%(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混用);
5、 工艺特点:清蒸清入、清蒸二次清;高温润糁(堆积),低温发酵;
6、 发酵周期:28天;
7、 发酵设备:地缸或水泥池;贮酒容器:陶坛。
四、米香型白酒
亦称蜜香型,以桂林象山牌三花酒为代表,属小曲酒类。小曲香型酒,一般以大米为原料。其典型风格是在“米酿香”及小曲香基础上,突出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与B-苯乙醇为主体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气。一些消费者和评酒专家认为,用蜜香表达这种综合的香气较为确切。概括为: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即米酿香明显,入口醇和,饮后微甜,尾子干净,不应有苦涩或焦糊苦味(允许微苦)。
1、 米香型白酒代表产品: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
2、 酿酒原料:大米;
3、 糖化发酵剂:米粉、辣蓼草混合制成的小曲;
4、 用曲量:0.8%-1.5%;
5、 工艺特点:整粒大米为原料,固态培菌糖化,液态发酵、釜式蒸馏;
6、 发酵周期:7天;
7、 发酵设备:陶缸或大罐;贮酒容器:陶坛或金属容器。
五、其他香型酒
亦称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属大曲酒类此类酒大都是工艺独特,大小曲都用,发酵时间长。凡不属上述四类香型的白酒(兼有两种香型或两种以上香型的酒)均可归于此类。此酒的代表酒——国家名酒董酒、西凤酒。口感特点:绵柔、醇甜、味正、余长,其特有风格突出。
(一)凤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西凤酒等;
2、酿酒原料:高粱;
3、糖化发酵剂:大麦、豌豆制成的中偏高温大曲(58-60°C);
4、用曲量:18%-22%;
5、工艺特点:混蒸混餷老六甑工艺(窖池内有3个大餷、1个小餷、1个回活共5甑,再加1个仍糟);
6、发酵周期:12-14天(现改为28-30天);
7、发酵设备:土坯筑土窖,上盖窖板,每年更换窖皮和窖底;
8、贮酒容器:酒海。
(二)特型酒
1、代表产品:江西樟树“四特酒”;
2、酿酒原料:大米(或高粱加大米);
3、糖化发酵剂:面粉、麦麸、酒糟混合制成的中温大曲;
4、用曲量:8%-10%;
5、工艺特点:大米与酒醅混蒸,采用续餷混蒸四甑操作法,第1甑头糟不加粮,第2、3甑为大、二餷,加入新料,第4甑,蒸酒后做丢糟;
6、发酵周期:30天;发酵设备:红条石砌窖,水泥勾缝,窖底及封窖用泥;
7、贮酒容器:陶坛。
(三) 芝麻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山东“景芝白干”、江苏“梅兰春”;
2、酿酒原料:以高粱为主加适量麸皮(10%) 、玉米等;
3、糖化发酵剂:小麦为原料制成的中、高温两种大曲、强化菌曲、白曲、酵母、细菌曲;
4、用曲量:高温大曲10%,中温大曲5%,白曲、酵母分别为10%和5%,细菌适量;
5、工艺特点:混蒸混烧,多种曲混用;高温润料、高温堆积(24h,50°C),高淀粉入窖、偏高温发酵的“四高”工艺;
6、发酵周期:30天;发酵设备:砖池;
7、贮酒容器:陶坛。
(四) 兼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湖北“白云边”是“酱中带浓”、黑龙江“玉泉酒”是“浓中带酱”;
2、酿酒原料:高粱;
3、糖化发酵剂:小麦制成的高温大曲;
4、用曲量:各轮次不同,1-3轮用12%;4-7轮为8%-10%;8次为20%;
5、工艺特点:“酱中带浓”采用高温闷料,高比例用曲、高温堆积、3次下料、9轮次发酵(每轮30天)、香泥封窖等工艺。“浓中带酱”是混蒸续糟发酵60天,采用酱香、浓香分型发酵产酒,分型贮存,再勾调;也有酱浓香醅串蒸;
6、发酵周期:每轮30天;发酵设备:水泥池、泥底,泥窖;
7、贮酒容器:陶坛。
(五)药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贵州“董酒”等;
2、酿酒原料:高粱;糖化发酵剂:
3、小曲用大米,加95味中药制成;大曲为大麦加40味中药制成;
4、用曲量:大小曲混用,小曲用量0.4%-0.5%;大曲用量为总入窖糟量的5%左右;工艺特点:川法小曲酒工艺制小曲,糟醅蒸馏取酒或取糟醅直接与香醅串蒸;香醅是小曲酒糟、大曲酒糟和大曲未蒸酒的香醅混合加大曲再发酵制成;
5、发酵周期:小曲酒发酵7天;香醅发酵6-10个月;
6、发酵设备:窖池用石灰、白泥、洋桃藤汁混合搭窖,偏碱性;
7、贮酒容器:陶坛。
(六)豉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广东石湾“玉冰烧酒”和广东九江“双蒸酒”;
2、酿酒原料:大米;
3、糖化发酵剂:大米、黄豆、饼叶、饼泥混合制成的酒饼保温25-30°C培养10d,烘干;
4、用曲量:18%-22%;
5、工艺特点:采用浓 发酵(加水比为1:1.3-1.4);釜式蒸馏,接酒至31°C左右,作为斋酒,斋酒沉淀20d左右,泵入浸肉池,肥肉酝浸30d左右,再过滤勾调;
6、发酵周期:15-20天;
7、发酵设备:大罐;
8、贮酒容器:瓷砖贴面水泥池或金属罐。
(七)老白干型白酒
1、代表产品:衡水老白干;
2、酿酒原料:高粱;
3、糖化发酵剂:小麦制成的中温大曲;
4、用曲量:10%左右;
5、工艺特点:采用续餷混烧老五甑工艺,发酵期短,出酒率达50%以上,贮存期为3-6个月,入库酒度高,不低于67%Vol;
6、发酵周期:12-14天或28-30天;
7、发酵设备:地缸;
8、贮酒容器:陶坛。
(八)馥郁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湖南“酒鬼”酒、“湘泉”酒;
2、酿酒原料:高粱或多粮;
3、糖化发酵剂:小曲和大曲,小曲为根霉曲,大曲为小麦制成的偏高温曲;
4、用曲量:小曲0.5%-0.6%左右;大曲20%-22%;
5、工艺特点:酿酒工艺集浓、酱、清香型工艺之所长,创造性的把清香小曲与浓香大曲巧妙结合。原来除玉米要适当粉碎外,其余为整粒,经浸泡、清蒸后,加小曲糖化,大曲发酵,清蒸、清烧,即蒸粮与蒸酒分开;
6、发酵周期:45-60天;
7、发酵设备:泥窖;
8、贮酒容器:陶坛。
(九)小曲清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传统川法小曲酒;
2、酿酒原料:高粱、玉米等;
3、糖化发酵剂:米粉制成的小曲或根霉曲;
4、用曲量:0.4%-0.6%;
5、工艺特点:整粒原料,经泡粮、闷粮、蒸粮,摊凉、加曲糖化、配糟入窖发酵,固态蒸馏而成,出酒率高,贮存期短;
6、发酵周期:5-7天;
7、发酵设备:水泥池或泥池;
8、贮酒容器:陶坛或金属容器。
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不同香型的白酒拥有不同的消费群体,白酒的各种香型都是为了顺应市场需要而诞生。和百家之精华,融风味之经典,只有创造,才能立足。
上一篇:制造药酒应该何去何从
下一篇:个人调制鸡尾酒应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