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术论文

制榜如治史——写在新食品·中国酒业风云榜15周年之际

2014/12/30 13:22:39 浏览:1433人  收藏

  虽然CCTV频频出炉的各种国家评选的内容与结果大多令人反胃,但我还是得承认它在宣传口号上的确很有一套。抛开节目本身掺杂的种种政治图谋,和靠赚取大众廉价眼泪成全收视率的伪善标本不说,对“感动中国”栏目核心诉求的那句“打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我个人还是要表示纯粹的,和部分的欣赏。

  无论你影响力大小,也无论你是面向广漠大众的还是垂直一个领域的,媒体总是幸或不幸地有了话语权。然而,任何事情涉及到“权”这个字的时候,就成了一种考验,自己得有把自己关进笼子的自我警惕,尤其碰到年度总结、产业评价、价值排行这种被人们例行期待并津津乐道的行为时,往往认识不到它比之平常的新闻报道还要的庄严数倍的行为属性,迷失成一个年代或一个行业怪力乱神的制造者、精神雾霾的发布者。

  “感动中国”那句话的前半部分“打造”“中国人”的,固然就有了些自以为是的飘忽,但它能将“精神”、“史诗”提炼出来则是我欣赏的部分,因为这有助于提醒所有媒体人在制榜的时候认识到自己在从事一件怎样的工作。

  所谓“精神”,就是我们尊崇的价值。所谓“史诗”,则要求我们心存无上的敬畏。正如我们曾无数次在编辑工作中重复过的:“白纸黑字,是要留在历史上的。”在制榜的时候,我们更是告诉自己一句话,制榜如治史。

  这十五年的评选,我本人或深或浅也参与了十余次。回想起来,过程里有种深刻的痛苦,尽管几乎每次的榜单结果都难免引发争议,但并不妨碍我们次次都能在内心将这种痛苦转化成媒体人的荣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之所以痛苦和之所以荣耀,都来自同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制榜者所秉持的那颗竭尽全力拒绝苟且之心。

  如果我们以企业的业绩数字,或企业家的名气地位为选择标准,那么这种痛苦就不会存在。如果我们以合作的关系,甚至利益置换为发布条件,那么转化的就不会仅仅是“内心的荣耀”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回馈。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抵抗外界“无理”的诱惑与干扰,还要坚持不向内部“有理”的利益输送去妥协……

  回顾15年,我们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做到了。我们选择的不是高大,我们排列的不是数字。我们寻找能够体现这个行业智慧与尊严的榜样,哪怕他不是某个领军企业的领军人物。我们发现可以引领这个行业发展与成长的典范,尽管他可能还不为这个行业大部分人所熟知……所以你从我们这15套榜单上看到的不仅是叱诧风云的袁仁国、张良,也能看到许多在当时,在这个行业里还显陌生的名字,还能看到虽然身不在行业但对这个行业的进程发生了深刻影响的于幼军和孙伟铭们……如今在白酒江湖声名显赫的钟杰老师在初次登榜《新食品》时,堪称是一个“不明觉厉”的代表人物。

  当下中国媒体的制榜行为已然演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娱乐事件,不仅在流行文化领域如此,即使在学术、财经领域,也不乏“作家富豪榜”和“胡润榜”这种缺失了灵魂的虚空的热闹。

  365天,丰满而波折的一年之后,无论收获的是什么,我们回首之际,一定有理由高昂着自己的头——

  让我们忘却眼前的苟且,追寻属于这个行业的诗与远方。(转载 作者:秦柯)


上一篇:2014年白酒行业怪象丛生 酒企大佬黯然神伤
下一篇:国密董酒真假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