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酒,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茅台、五粮液、汾酒、张裕干红、路易十四……也许会有人想到,在大漠孤烟中,一个武士踉跄地走来,手握一个葫芦,里面装着他喜爱的老酒,或是醉眼乜斜的大侠,用酒来挥洒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凌云壮志。也行会有一个儒雅书生,长衫高帽,独自举杯,顾影自怜,依稀看到昔日的情人,一腔的思念和痛苦都融入了酒中……
多少人想到酒,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形态,多少种不同的意义和内涵。但酒总的概括起来也就是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意义
生活的酒
1999年出版的《辞海》对酒是这样概括的:“酒,用高梁、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如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而1992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则作如下解释:“酒:①饮料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②饮酒。③酒席、酒筵。④姓。
甲骨文中的酒有两种写法,一是“酒”,二是“酉”。“酉”字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其字体形状像个罐形瓶。在古韵学中,“酉”和“酒”是同音、同韵、同义。其实,酉就是一个盛酒的罐形瓶。所以,“酉”就是“酒”。凡是“酉”字作为部首的文字,都与酒有一种直接的关系。如“酵”,就是制酒中的化学酶素生成过程;“配”,则是指酒中材料的配置勾兑;“酝酿”,是造酒材料的发酵过程,还有酣、醇、酬、酩、醉……以“酉”为部首的汉字很多,就像扑鼻的酒香,不管你会不会喝酒,都无法回避酒的存在。
在中国古老的地支计时中,“酉时”为黄昏时分,下午5时至7时。在中原大地上,酉时正是夕阳西下,村庄炊烟袅袅,人们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收工回家的时候。在微弱的灯火下,妻子端上热腾腾的饭菜,辛苦一天的男人,这时坐在火热的土炕上,倒上一杯浊酒,慢慢地品尝生活的甘美。一杯酒下肚,酒热全身,正好舒筋活血,趁着醉意微醺,沉入香甜的梦乡,可以很好地解除疲劳。祖先把黄昏确定为酉时,应该就是饮酒的时候。通过中国文字和生活中的称谓,可见在上古时代,酒就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开始作用、实践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酒是什么?酒有很多种面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清朝段玉裁注: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亦酒也。)……一日造也(造在古时读作就),吉凶所就起也。”许慎认为酒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就”,还有一种解释是“造”。古时,“造”读作“就”。正如“酒犹水,可济可覆”,即酒既可助善成礼,又可招祸致失;既可成人之美,又可暴人之恶。所以,“吉凶所造起”也就是“吉凶由就(酒)起”,意思是好事与坏事都是由酒所引起的。许慎在约两千年前就定义并诠释了酒的精髓,对酒的内涵,尤其是它矛盾的性格表达得非常准确。可见几千年前,人们对酒就有了比较深刻的思索和探究,并且已经给出了精辟的论述和见解。
那么,酒又有多少种呢?酒的种类繁多,作用各异。葡萄酒、黄酒、白酒、药酒……没有人能说得出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酒。这是由于可用于酿酒的原料种类和品种非常多,酿造方法和技术不同,也就形成了“酒”这一万紫千红、群芳争艳、丰富多彩的大家园。
酒是奇妙的,也是说不尽的。酒,科学的说,是人们最重要的饮料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之几乎是同人类文明一起来到人间的,甚至可以说是上天或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起初,先民也许是从水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液体中发现了它的妙处,而后学会的制作。也许是漫漫岁月中的某种神秘的机缘,使人类发现了酒。人类从有记忆开始,有文字开始,就有了酒的存在。前些年,在内地一次考古发掘中,人们找到了数千年以前的酒。据考古学家发现,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已很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巧的是自古以来,天地之大,民族之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同种群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发明了酒。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饮料能够像酒一样深受不同民族、不同习俗的人们所普遍喜爱;更没有任何一种饮料,能够像酒一样产生无数的传说故事,创作出如此丰富的关于酒的诗词歌赋,含有这般广泛的文化意义。
心中有酒
酒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情怀,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有什么比把酒临风、对酒当歌的超然忘我更能体现出内心的快意?一杯在手,胸襟渐开,人们就变得热情奔放,豪气盖天。若不是一连喝了十来碗好酒,武松岂敢过景阳岗,徒手制虎?更奇妙的是,酒甚至能让人喝出一种意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人的艺术天赋凭借酒力超常发挥。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而曹雪芹卖文沽酒写就千古红楼。
洒是一种高雅而又接近本真的文化,它不但登得大雅之堂,在各种仪式上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也能人得流俗,还原自身享乐的面目。在寻常百姓家,一壶小酒,就能解除一天的疲劳与烦恼,从中慢慢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人悠悠然,知足常乐。另外,酒还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闲来与家人、与好友、与同学、与客人聚拢一起,把酒言欢。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推杯换盏,开怀痛饮,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和友谊。酒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是不太相熟甚至是陌生的,有了酒做媒介便更易推心置腹,称兄道弟,常使人产生相见恨晚的遗憾。酒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即便数有渊源,势不两立,剑拔弩张,只要有一个喝酒的契机,就有可能瞬间涣然冰释,不计前嫌。酒,喝出了豪情仗义,喝出了气魄和胆量,喝出了梁山好汉,喝出了桃园三结义。所谓“酒壮英雄胆”、“酒后吐真言”,都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酒的奇妙。
酒是一种可以让人心荡神驰的温热,也是一种可以让人暴露狰狞的冷酷;酒是一种可以夺命的毒药,也是一种滋润生命的补品;酒是一种能够相依为命的情谊,也是一种能够分解和谐的冷汤。酒可以是月黑风高杀人夜,也可以是情意绵绵柔似水;酒可以是夺情偷爱的祸首,也可以是达情传意的连理枝。酒是寒冷中的温暖,酒是冲动的添加剂,酒是友情的连心桥。酒更是水,是一种让人瘫软的液体;酒又是火,可以让一个懦夫燃烧为顶天立地的英雄。酒常常出现在天使和魔鬼的手里,让你不知道是爱它还是恨它。
酒到底是什么东西,喝了它能让人变成什么,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就是所谓酒品即人品。酒能乱性,佛家戒之,君不见有人二两黄汤下肚嘴脸毕现,全没了以往的威严,落得个形神溃散。酒能醒窍,仙家愉之,有好酒之人喝出名、喝出份儿称之为“酒讪”。有智者借此提出了一种人生哲学:有酒的时候,飘然是仙;没酒的时候,庄严做佛。境随心转,处处逢源,可谓智慧人生了。
酒不像粮食这么实在,酒也不像水这么单纯,酒是它们的集合体,更是它们的升华。
古今中外,人类对于酒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追求。
哲学家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暗喻着情绪的发泄,挣脱束缚,回归初始自由状态的生存体验。
在酒中,物我两忘,达到最大的自由,一切生死利禄于我如浮云……
溥儒 对酒望月图
释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