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区之于葡萄酒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决定性的,因为葡萄酒“七分原料,三分酿造”!不同地区生产的葡萄以及所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个性,因此,也赋予了产区完全不同于其他酒种的意义。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产区发展的奋斗史!从各自为政做销售,到重视基地建葡萄园,再到圈地争相建酒庄,之后产区推广定规范,逐步显示出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脉络,企业对风土产区特色的逐步重视,进而产区风格化得以逐渐成型。回顾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发展历程,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对中国葡萄酒产区发展进行一个划分,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东部产区一枝独秀,后来西部产区逐渐崛起,到现在逐渐形成特色化产区。我们尝试以时间和事件作为节点,理清产区发展的大致脉络。
市场化和品牌化让东部产区一枝独秀
这个时间段大概是在2000年之前,奠定了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领军品牌的地位,业初步确立了东部产区的优势。
从1996年兴起的葡萄酒热潮席卷全国,“大江南北倒干红”成为当时最显著的特点,这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觉醒阶段,也一举奠定了东部产区在葡萄酒行业的优势地位。仔细分析东部产区的一枝独秀,不难发现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产区企业成功的市场化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全部来自于东部,涵盖了烟台、怀涿盆地、昌黎、天津等主产区。这些企业通过完全的市场化推广,渗透到商超、酒店、夜场、流通等各个渠道,成为消费者最容易见到和选购的产品,而巨大的销量又反过来带动企业发展,让他们更重视渠道建设。客观来说,正是对渠道和销售网络的高度重视奠定了东部企业的龙头地位,也使得烟台、沙城、昌黎等产区成为中国葡萄酒优秀产区的代表。
其次,产区企业的品牌化运作拉动了产区品牌。在那个时期,品牌打造工作的重心其实就是广告效应。因此,无论是张裕还是长城,都不惜重金,投入到广告传播中去。必须要承认,虽然广告酒是个贬义词,但在市场刚刚放开,葡萄酒刚刚预热的时段,广告对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占有率,是非常直接有效的。广告传播加上强大的渠道网络动销能力,这些企业的品牌形象逐渐明晰,连带着产区品牌也受益匪浅!
必须指出,由于当时葡萄酒市场影响力更多是由销量决定的,因此,企业的品牌要高于产区品牌,可以说,那时候的企业都是各自为战,还没有统一的产区概念,即使形成的产区品牌,也更多是自发的,这也为后来出现一些产区形象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产区之争让西部产区走到台前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经历了一个东西部产区孰优孰劣的大辩论阶段,最终以西部产区香港梁氏集团将旗下苏武庄园转让威龙而拉下帷幕。
2000年之后,新天国际、云南红、香港梁氏相继进入葡萄酒产业。新天一举收购了新疆将近15万亩葡萄园,年产量达到10万吨,而当时整个产业的年产量不过区区30万吨;云南红也在弥勒等地整合原有葡萄资源、栽种葡萄,成为业内新锐;而拥有索芙特等著名日化品牌的香港梁氏集团,在甘肃武威收购葡萄园,确立“当然”干红的产品品牌,并在广州成立百纳酒业,负责销售。三大企业携资本优势强势进入,成为行业内有别于东部企业的另一股新兴力量。从当时来看,市场绝大部分掌握在东部企业手中,西部产区还不为人们所知,于是,由“当然”干红和新天牵头,挑起了东西部产区之争。
到2003年,东西产区之争上升为标准之争。当年8月14日,张裕、长城、王朝召开行业会议,商业修订十年前制定的《葡萄酒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15037-94)。一天之后,新天也召开会议,提出另一套新的葡萄酒国标修改方案。最终,由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张裕、长城、王朝、新天、莫高等五家企业共同制定了现行的国标。
关于这场大争论,我们没必要再去深挖。但有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西部葡萄酒产区的优势直接体现了出来,被消费者所熟知,宁夏、甘肃、新疆等西部葡萄酒优秀产区终于走到了公众面前。而外来资本和东部企业,也看到了西部产区的优势,纷纷在这里建厂,成功开启了中国葡萄酒产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合纵连横,打破产区区域界限
2005年之后,东西产区只争归于平寂,而西部优势凸显,于是,外来资本和东部企业纷纷投入葡萄酒基地建设,东西部回归产区风格化竞争时代。
从2005年香港梁氏集团出卖位于武威的苏武庄园给威龙开始,掀起了行业内一场声势浩大的东西部联合的风潮。数年间,张裕收购新疆天珠,并在宁夏、陕西等地建立自由的葡萄庄园;王朝通过与宁夏御马合作整合酿酒葡萄基地;而长城则在宁夏建设云漠酒庄,并且在多个西部产区拥有加工厂和发酵站。东部企业在西部建立基地和酒庄,一方面为西部带去了丰富的资本,另一方面也便于借助他们原有的销售网络尽快将产品转化为销量,同时,通过这种合作,提高了西部产区影响力,也便于酿造更具独特风格的产品。
与此同时,东部产区也在精益求精,以山东蓬莱为例,当地酒局确立了以发展新型酒庄为战略的规划,并匹全国很多城市开展了产区推广活动。而河北昌黎也在经历了一场浩大风波之后,逐渐恢复元气,现在长城华夏酒庄、茅台位于凤凰山谷的酒庄、朗格斯酒庄等已经成为当地的代表性酒庄。
除此之外,很多国际酒业巨头也纷纷在东西部产区进行布局。拉菲酒庄的拥有者罗斯柴尔德家族与中信集团合作,在蓬莱修建中国的拉菲酒庄,现在第一批产品已经上市;酩悦轩尼诗集团在宁夏修建了全国第一家专门生产起泡酒的夏桐酒庄,今年9月份新产品推出市场;而保乐力加也收购了贺兰山,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让西部葡萄酒产区更上一层楼。
另外,个人投资的精品酒庄也日渐受到重视,山西怡园酒庄经过这些年的运作在国内市场上备受追捧;宁夏贺兰晴雪的加贝兰和蓬莱的瑞枫奥塞斯成为首度获得《Decanter》大奖的中国酒庄酒;高原源的酒庄已经进入到桃乐丝的销售系统。这些独具个性的酒庄得益于产区的崛起,同时也为产区进行了强大背书。
众志成城,中国葡萄酒进入产区竞争时代
中国葡萄酒“产区化”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但产区规划却是复杂且需要长期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汲取教训,避免同质化,努力形成产区特色,以发展的眼光放眼未来。
1.“产区化”的全面推进,需要在技术、人才、管理等领域充分形成精细的产业平台,规范的生产流程、健全的产业链结构以及合理的企业运营成本、完善的品牌管理机制等等,都是促进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2.一个特色鲜明的葡萄酒产区,必然有其最具代表性的葡萄品种;一款能够代表产区特色的葡萄酒,也必然有酿制该葡萄酒的主要品种;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又相互促进。中国葡萄酒的产区风格脉络也将由此而逐步展开。
3.中国葡萄酒的“产区化”推进,可以从方位概念区域、行政概念区域以及地形地貌概念区域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区分概念,可以传递给消费者不同的产区信息,也更能彰显和体现自身产区的特色所在。
总之,中国葡萄酒正在进入产区化发展时代,而能否形成自己专属的风格,将会关系到产区发展的成败。
上一篇:如何做好联盟联锁烟酒店?
下一篇:经销商构建渠道影响力的“六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