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行业资讯|酒志公告|酒志活动|糖酒会|

行业资讯

一个侈的话题:再谈百亿酒企的打造

2014/11/10 16:01:00 浏览:1180人  收藏

从目前及今后两到三年的行业发展来看,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所谓的行业发展“新常态”中。

  百亿!?这个时候讨论这个话题是不是有点奢侈呢!因为行情吃紧,市场下行,曾经的两个百亿企业郎酒和汾酒相继出现市场下滑,又掉到了百亿以下。2014年,确定能够保持百亿规模的股份公司仅有茅台、五粮液、洋河三家企业,泸州老窖有不确定性。

  在新的形势下,该如何讨论百亿这个话题呢?白酒企业又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百亿“帝国”呢?

产生百亿的行业环境发生巨变

  我们先看看过去的百亿企业是怎么产生的。茅台、五粮液有其特殊性,他们早已越过百亿门槛,正向着千亿目标迈进。泸州老窖、洋河以及曾经的郎酒和汾酒的百亿是怎么“炼成”的呢?

  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达到百亿级别企业的最大幸运在于遇到了好的行业机会。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说过,顺势而为,看起来不够有情怀,但这是成功的真谛:在形势好的时候,抓住机会大干快上,成就一番大业乃天经地义的事情。在2007~2012年白酒行业最好、最快的这五年,谁能抓住机会,谁就能快速做大。泸州老窖、郎酒、洋河、汾酒莫不如此。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身处高速增长的环境中而不自知,以至于很多白酒企业在那个阶段并没有抓住大好机会错失发展良机。当然也有更多企业意识到了当时的良好机遇,也提出了诸如百亿这样的业绩口号,但为什么没做到?因为百亿的造就还需要更多的客观条件。

  做到百亿的企业首先是全国性品牌、全国性市场,只有大品牌、大市场才能造就大企业。仔细观察目前的百亿集团,除了洋河在江苏省内相对集中外,它们其实都没有那种销售很集中的优势区域,有的则是相对集中的区域。它们的全国化其实首先是品牌的全国化,先让品牌没有区域限制,然后才是优势市场纷纷出现。在全国化理念的指导下,这些企业均重视品牌传播,将品牌打造为一个全国性品牌。在央视砸巨资传播品牌,以前有企业玩过,今后也会有企业这么做,但在五年前白酒企业投入央视都是有心理负担的,因为有上世纪90年代秦池的反面教材。但郎酒首先打破了这个僵局,进行大手笔投入,随后苏酒、泸州老窖等企业快步跟进央视,各自成就了自己的大品牌、大市场。当然,这些都是名酒品牌,名酒具有天然的全国推广优势。

  用全国性品牌和全国性市场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目前的白酒企业,其实能够达标的很少。目前大多数白酒品牌其实都是区域强势品牌。有些区域强势品牌尽管体量颇大,比如销售额在20亿元、30亿元甚至更大,但视野长期都是局限在省内市场,资源当然全部倾斜在省内。

  从目前及今后两到三年的行业发展来看,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所谓的行业发展“新常态”中。这个“新常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白酒行业的发展不再是利润高于收入、收入高于产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三个指标的顺序正在发生逆转;另一方面,不再是所有企业均能大幅度增长,只有极少数优秀企业可以实现较快增长,增幅也无法和过去相比,5%~15%的增幅可能算是较好的增幅了。

  当产量增幅高于收入的增幅,说明白酒的产品结构调整方向变了,原来是不断地推高价位产品,现在是推低价位产品。而百亿是一个销售额指标,如果推低价位产品,企业业绩规模增长就会很慢。当收入增幅大于利润增幅时,说明企业为一定的业绩付出的投入比以前大,这也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影响百亿的达成。再看看企业这个方面,其实从2013年开始,行业集中度就已经开始提速了。这种集中不再是表现在企业规模和市场上的集中,还表现在企业发畏速度和质量上。从上市白酒企业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这一点就很明显,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获得增长。我们说现在是调整期,即使调整期过去了,在正常的状态下,也将会是极少数企业能够获得快速增长,这是正常的市场状态的一个特征。

展望2019年的百亿实施路径

  单从大中型企业来说,目前两极分化的趋势其实也很明显。四个百亿企业,茅台、五粮液均是奔着千亿目标去的,这是一线企业;另外就是洋河和泸州老窖。需要说明的是,泸州老窖虽然股份公司不足百亿,但有不少酒水业务并没有计入上市公司,所以一般也将其作为百亿企业来讨论。除了这四个企业之外,下面一档其实就是50亿规模级别的企业,包括剑南春、汾酒、郎酒、古井、稻花香、牛栏山等。再往下一个级别就是40亿规模的,主要是一些区域强势品牌。

  那么,比较有希望的就是50亿规模级别的企业群。我们做个假设,假设这些企业在未来五年内的平均增速为10%。这个假设综合考虑了2014年、2015年这两年的调整期,可能增长率非常低,即使最好的企业才个位数增长,那么之后的增速可能会适当加快,所以设定为10%。以50亿基数来算,到了2019年,这些企业均能达到100亿元。当然,这是假设的状态,也许有的企业能更快地实现百亿目标。比如像汾酒这样的企业,虽然在今年销售遇到一定挫折,但考虑到其百亿规模已经实现,只要有一两年的恢复性增长,即可再次跻身于百亿行列。

  不过,在百亿企业发展的路径上需要着重探讨。上文说到,整个行业的增长态势已经发生变化,原来依靠价格提升的路径已经很窄了,不是说没法走了,而是说机会在变小。原来大中型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增加高价位产品的比例,缩小甚至砍掉低端产品,比如7:3,或者8:2,但现在这个比例就要反过来了。另外,想学习茅台、五粮液单品引领的模式已经变得不可能。茅台、五粮液都是靠着主打产品跨越百亿、二百亿大关的,这是纯粹品牌带动的规模提升,目前行业内仅此两个企业能做到这样的境界。

  笔者的建议是,在整个产品规划上不妨采取“1+x”策略,即主导产品加其他多产品策略。通过一个主导产品,让品牌实现产品化,提升品牌价值,随后跟人大量的产品,最终快速提升企业规模。目前剑南春其实就是采取的这个策略,“1”就是剑南春这个传统产品,然后以“剑南”为品牌资源,实现多产品共同推进。在这方面,金剑南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今年前三季度这个产品就实现了6个亿。

  在这个策略中,泸州老窖的做法依然是有生命力的,它很好诠释了“1+x”中的“x”的多样化。在泸州老窖的产品线中,以“泸州老窖”为核心,衍生出了特曲、头曲、二曲等系列,同时还衍生出更多的细分产品,比如特曲系列就包括老字号、金奖、精品、窖龄等产品。另外还有很多个性化产品,比如泸州老酒坊、永盛烧坊这类单独品牌化运作的产品,这类产品虽然销量没有主导产品大,但是汇合起来量也很大。这就是“x”所形成的多品汇量增长结果。五粮液这两年的做法其实也在向这个模式靠拢。五粮特曲、五粮头曲的面市意味着五粮液已经准备把“五粮”作为一个核心资源进行开发。其实这也意味着以前的新品牌路线走起来是多么的艰难,比如“六和液”这样的彻头彻尾的新品牌,要让消费者接受起来是需要很多努力的。

  毫无疑问,成就一个百亿企业绝对不是上述产品策略就能实现的,还有更多,比如企业领导人(这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中非常重要)、团队及组织制度等等。最近几年,几个大型企业普遍开始意识到组织制度的问题,比如五粮液、剑南春、汾酒等企业在各地的组织下沉。显然,大家都意识到,人是最宝贵因素。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不保守,勇于打破目前既得优势,开放式追赶那些领先的百亿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赶超。


上一篇:互联网侵袭下的渠道“乱变”
下一篇:银和瓷瓶彰显酒魂

注册|登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