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内出台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采取措施打击铺张浪费的送礼行为,杜绝腐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售价5000元以上的顶级葡萄酒销售走低,但葡萄酒的消费氛围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增长,并从窄众的高端人群向大众的普通受众延伸。这一点,从入门级及千元级别的葡萄酒销售增长可以体现出来。
我们原以为市场会在2013年下半年复苏,且继续增加了进口高端产品的库存。但顶级葡萄酒的销售始终未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这也使得我们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葡萄酒消费的未来走向。
通常,一个正常的葡萄酒市场应该呈金字塔结构,来自波尔多的高档葡萄酒位于金字塔的顶端,中端是其他高品质的葡萄酒,而价格更为便宜的葡萄酒则位于金字塔的底部。然而,中国的市场却呈现倒金字塔形的结构。有些人认为,高达50%的高档葡萄酒都被用于公款消费。新政出台以后,这些消费大多不复存在了。我们认为,今年政府公款消费现象将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年的年度规划则更接近市场的真实情况。
从销售表现看,2012年是销量创纪录的一年,也是从那时起显现出了高端葡萄酒市场衰落的苗头;2013年,我们的销售额基本与同期持平;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销售增长了10%分析而言,人们虽然不再消费5000元一瓶的葡萄酒了,但爱酒人士依然可以花费1000~1500元来购买一瓶优质的好酒。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价位的市场十分活跃。与此同时,入门级葡萄酒的销量更是大幅增加,消费者对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葡萄酒产品的兴趣都在增长,勃艮第葡萄酒也颇受欢迎。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近段时间中国本土葡萄酒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其行业规范化程度必将日益提升。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对进口葡萄酒领域也是有利的。以美国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国内葡萄酒的消费有限,也只有一些大城市会消费少量的进口葡萄酒。之后,加利福尼亚葡萄酒开始兴起,将大量美国人带进葡萄酒市场。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消费者的口味变得日益复杂化,他们想要体验一些新的东西——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葡萄酒。美国更是成为一个汇聚全球顶尖品牌的一线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也将发展成多元化、专业化的全球指标性市场。
渠道方面,网络销售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在葡萄酒消费领域,据我们统计,在传统的线下市场,葡萄酒只占中国酒精类饮料销售总额的5%.而在线上,这一数额则高达34%。一方面,网上的女性消费者较多,另一方面,网络上的大多数消费者也更加年轻。葡萄酒刚好更能适应这两类人群的消费需求。我们也正在重建公司自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并同时在天猫与京东等门户电商网站进行线上销售。
总体而言,面对现阶段并不十分理想的中国市场整体环境,自1996年起成立的ASC精品酒业已经开始恢复增长,因为中国人依然在消费葡萄酒,尽管高端葡萄酒销售受阻,但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热情并未减退,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和电子商务业务都在增长。ASC在这个行业要面对的问题,除了更好地向中国消费者传递葡萄酒文化,普及葡萄酒消费外,还有就是“有钱人的问题”,即卖的列级名庄酒还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