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调制酿造

名优酒厂制曲实例:白云边酒制曲生产工艺

2015/9/21 11:44:38 浏览:5356人  收藏

名优酒厂制曲实例:白云边酒制曲生产工艺

  白云边酒生产采取高温曲和中温曲分开制曲、混合使用的方式进行,形成了白云边酒特有的制曲工艺体系。

  (一)高温制曲

  白云边酒高温曲以纯小麦为原料,经高温培养而成,最高温度控制在65℃。在高温制曲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稻草,它的作用是保温和保潮,同时也是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因此对稻草有严格的要求。稻草的挑选要求新鲜,无霉烂,生长过程中无病虫害危害。

  1.工艺流程

  2.高温曲工艺操作要点

  (1)润麦  小麦经除杂处理后,加3%~5%的热水拌匀,水温控制在60℃左右,让小麦均匀吸水。润麦时间保持在2~3h。润麦的主要目的是让小麦表皮吸收少量水分,使之在粉碎过程中被磨成片状。

  (2)粉碎  将润好的小麦用辊式粉碎机进行粉碎,要严格控制粉碎度,麦皮要磨成“梅花瓣”状,通过20目筛的细粉控制在40%~45%。小麦磨碎的粗细与培菌效果和成曲质量关系密切。高温大曲在培菌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水分,让微生物旺盛繁殖,积累温度。如果粉碎过粗,制成的曲坯疏松,水分容易蒸发,热量散失快,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导致曲坯来火猛,后火不足,成品曲难以成熟。粉碎过细,曲坯容易粘结,不易透气,水分热量难以散失,使曲坯长时间处于高湿高温状态,不仅会使曲坯严重变形,而且容易导致曲坯酸败,成品曲中黑色曲比例过大,质量下降。

  (3)拌料  将曲母、水和粉碎好的麦粉均匀混合。要求准确配料,充分搅拌,保证拌好的曲料均匀、无干粉、无疙瘩,手握成团而不粘手。

  母曲是从上一年度发酵正常的优质成品曲中挑选出来的,单独存放,严防虫蛀,单独粉碎备用。母曲有接种功能。用量一般在5%左右。根据季节适当调节。

  加水控制在原料量的38%~42%。加水量是影响培菌发酵的重要因素,应严格加以控制。加水量过大,曲坯不易成形,或踩制过紧,使晾曲时间过长。入房后,升温猛,散热难,形成“窝水曲”。加水量过小,曲坯不易粘合,入房后,难以保持水分和温度,造成裂口和干皮,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成品曲酱味不足,质量差。

  (4)踩曲  将拌和好的曲料定量加入曲盒中踩制。踩制时,先用脚跟从中心踩起,再用脚掌沿四边踩几遍。一面踩好后翻转过来踩另一面。要求曲坯四角饱满,棱角分明,表面平整光滑,厚薄均匀一致,无裂纹。拌和好的曲料要一次性踩完,不要留在场地上,防酸败变质。

  (5)晾曲  刚踩制成形的曲坯还不能达到搬运的强度,也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需要在踩曲场地放置一段时间。具体操作是将曲坯踩制成形后平放在场地上,稍后侧立放置挥发掉部分水分,使曲坯表面收汗,强度增加。晾曲时间一定要恰当掌握。晾曲时间过长,使曲坯表面水分过度挥发,不利于微生物在表皮生长繁殖。

  (6)入房堆曲  将曲坯运至曲房按一定的摆放要求堆码。先将曲房打扫干净,在地面铺上12cm左右厚的稻草(有些厂家铺稻壳,不利于保温),然后将曲坯侧立排列,曲坯间用稻草隔开,曲间距2~3cm,排满一层后,在上面铺上一层12cm厚的稻草,再排列第二层,依次排列到四层为止,成为一行,接着排第二、三等若干行,每房最后留二行位量,作为翻曲倒曲之用。

  稻草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同时也是微生物的来源之一。曲坯的各个面均与稻草接触,完全处于稻草之中,这不能不说是高温大曲生产中的一大特点。

  (7)培菌每房堆曲结束后,在曲堆上面覆盖12cm厚的稻草,并在稻草上均匀洒水,关闭门窗,调节通气孔,保温保潮培菌。

  ①第一次翻曲: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曲坯上的微生物开始生长繁殖,产生热量,使曲坯品温逐渐上升,夏季经6d左右,冬季经8d左右,曲坯内部温度上升到65℃,曲房内的湿度也会接近和达到饱和,此时,曲坯表面布满菌丝,这是霉菌和酵母大量繁殖的结果。应及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时应将上、下层,内、外行的曲坯位置对调,以均匀调节曲坯各部位的温度,使微生物在整个曲坯上均匀生长,成熟一致。翻曲过程中,对湿度太大的稻草应予以更换。第一次翻曲时的温度不宜超过65℃,也不应低于63℃。掌握好第一次翻曲的时机,非常重要。要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综合判断和分析。一般应考虑季节、曲房多点温度、曲坯内部温度、培菌时间、曲坯表面菌丝生长情况、曲坯感官特征等因素。适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过早,曲坯温度偏低,制成的成品曲,白色曲多,酱味不足。翻曲过迟,曲坯温度过高,曲坯变形,黑曲多,有煳味,影响白酒发酵,影响产品质量。

  ②第二次翻曲:经第一次翻曲后,由于散发大量的水分和热量,曲坯品温降到50℃以下。2d后品温又开始回升。经7~9d,曲坯品温又回升到58~60℃,即可进行第二次翻曲。二次翻曲后,品温先下降,后又缓慢回升,但回升的幅度明显变小。主要是经过前期的高温堆积后,霉菌酵母大量死亡,曲坯水分减小,高温细菌的繁殖也受到抑制,无力再将温度升到前次的高度。以后品温开始平稳下降,直到与室温相同。

  (8)摘草  从入房开始,经过45d左右的培养,品温逐渐降至室温,曲坯基本干燥,即可把稻草摘去。要求把粘附在曲坯表面的稻草清除干净,把曲块整齐地堆放在曲房,进一步排出水分,让品温完全降至室温,曲坯成熟。

  (9)质量检验  成品质量检验分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两个方面。

  ①感官要求:有较浓郁的酱香味,无其他异杂味,曲块表面颜色,黄色占60%,白色占30%,黑色占10%,断面要求皮薄,黄色无生心。

  (10)入库贮存  将成品曲运至贮曲库贮存3~4个月后,用于酿酒。曲库要求防潮、防虫、通风。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投入使用,避免贮存时间过长影响发酵效果。

  (二)中温制曲

  白云边酒中温曲以纯小麦为原料,经中温培养而成,最高培养温度为55℃。

  1.工艺流程

  2.中温曲工艺操作要点

  润麦、磨碎、拌料、踩曲、晾曲等操作要点与高温大曲大体相同,只是在拌料时,只加水,不加母曲,加水量比高温曲略少。

  (1)人房排列  把曲房打扫干净,在地面上撒一层新鲜稻壳。将曲坯顺序侧立,排满一行后,再排第二行至若干行,只排一层。曲间距、行距为2~3cm。排满一房后,在曲坯上面盖上草帘,均匀洒上水,以保温保潮。要注意洒水不宜过多,防止水渗到曲坯上。

  操作完毕,关上门窗,保温培菌。

  (2)挂衣  即指曲坯上长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第1d,曲坯表面出现白色斑点和菌丝体。2~3d后,曲心温度升到40℃左右,曲坯表面80%~90%布满白色菌丝体,闻有甜香气,应揭开草帘,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时,原来着地的一侧翻朝上,四周的转向中间,排列2层,硬度大的曲坯排在底层,每房翻完后继续保温保潮培菌。

  (3)前火  第一次翻曲后,品温逐渐上升。要注意开关门窗以调节温度和湿度,避免大幅升温和降温。约经2d,当曲心温度升至50℃时,进行第二次翻曲。要求上下层对调,中间与周边对调,并根据曲坯软硬程度逐步加高层数。

  (4)中火  第二次翻曲后,曲坯层数进一步加高,在保温保潮的条件下,品温又一路上升。经过前期的培养,微生物大量繁殖,处于生长的旺盛期,进人中期发酵,放出大量的热能,曲心温度升至最高控制温度55℃,应及时开启门窗降温排潮,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并及时进行第三次翻曲,开始并房,并加高层次,保持温度平稳变化。

  (5)后火  经过中火以后,曲坯水分大部分散失,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品温慢下降,可视曲坯水分情况再进行2~3次翻曲。后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让曲心水分继续排出,俗称“挤水分”。如果品温过低,曲心水分散发不出来,导致曲心有酸臭味,长黑毛,出现生心等异常发酵情况。因此,中温曲生产,在品温控制上要做到“前稳、中挺、后缓落”。

  (6)拢火  后火期过后,品温逐渐下降,曲心水分降至16%左右,曲坯基本成熟,即进行拢火。将曲坯侧立靠拢排列,不留间隔,一般叠至6~7层。拢火后,利用曲坯的余温将曲心水分进一步排出,使最后含水量达到13%,曲坯成熟,培菌结束。

  从入房算起,约需一个月的时间,即可出房。

  (7)质量检验

  ①感官要求:曲香纯正、气味浓郁,表面有均匀一致白色斑点或菌丝,断面整齐呈灰白色,有生长良好的白色菌丝,皮薄心厚,无异色。

  ②理化指标:见表5-44。

  (8)入库贮存  将质量检验后的成品曲运到干燥通风防虫的曲库贮存3个月左右,再用于酿酒生产。

  (三)制曲问题讨论

  1.高温曲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

  从目前的生产实践看,浓香型、兼香型、酱香型白酒生产厂家,制曲温度都有提高的趋势,其目的是使酒味丰满,增加后味,完善酒体风格,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但高温大曲的特点是随着制曲品温升高,导致最终成曲糖化力、液化力低,酸度、酸性蛋白酶高,酵母菌严重不足,影响发酵,势必使出酒率降低。白酒生产出酒率与产品质量是平行关系,只有出酒率高,产品质量才有保证。因为白酒中许多香味成分是醇溶性的,如果酒醅中的酒精含量低,在蒸馏时必然有许多醇溶性的香味物质蒸不出来而残存于酒糟中,结果势必影响酒的质量。

  制曲温度过高,除了发酵动力不足外,还容易使酒的煳苦味加重,酒色发黄。成品常带有的焦煳味主要来自高温大曲。因此,高温制曲,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高温曲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8℃,中温曲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58℃。

  2.高温制曲与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氨基化合物和还原糖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和食品长期贮存过程中,是形成食品香味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生成多种醛、酮、醇及呋喃、吡喃、吡啶、噻吩、吡咯、吡嗪等杂环化合物。白酒中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和兼香型白酒中含有较多的杂环化合物,与美拉德反应有密切的关系。美拉德反应的底物是还原糖和氨基酸,其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时间、湿度、pH、底物的浓度和性质等。高温制曲为美拉德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温大曲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小麦淀粉含量高,富含面筋等营养成分,含氨基酸20多种,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小麦蛋白质的组分以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除淀粉外,还有少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以及少量的糊精,非常适宜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是美拉德反应的物质基础。

  高温制曲的前发酵阶段,由于温度水分适宜,霉菌和酵母大量繁殖,各种酶的活力也较强,曲坯中的还原糖和氨基酸的含量不断上升,美拉德反应的底物浓度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曲坯品温逐渐上升到65℃,淀粉和蛋白质的分解进一步加剧,曲坯中的氨基酸、多肽、糖类大为增加。有资料介绍,美拉德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 5.0~8.0,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要在6%以下,维生素B1 0.5%以下,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高温制曲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美拉德反应速度加快,并形成大量的香味物质。

  高温制曲达到最高温度68℃以后,霉菌、酵母大量死亡。高温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则生长旺盛,产生较高的蛋白水解酶,并将小麦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大量的游离氨基酸,为美拉德反应提供了足量的前驱物质。有试验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美拉德反应有催化作用。这说明美拉德反应与高温细菌的发酵及代谢的酶系有关。因此,我们认为高温制曲培养了高温细菌,高温细菌促进了美拉德反应。

  高温制曲过程中,如果曲坯水分过大,踩制过紧,在培菌过程中翻曲不及时,曲坯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导致成曲变黑,有焦煳味。推测黑曲是美拉德反应过度的结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淀粉与蛋白质过度分解,糖分过高,反应时间过长,出现焦糖化。曲过多,不仅成曲质量差,而且会给白酒带来焦苦味。高温大曲应该尽量控制黑曲的比例。一般要控制在10%以内。因此在高温制曲过程中,要通过合理调节温度和湿度,控制美拉德反应,以得到最理想的反应结果。

  3.高温制曲中的水分控制问题。

  水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物质。它虽然不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但它在微生物的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占生活细胞总量的90%左右,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都是通过水来完成的,同时由于水的比热高,又是良好的导体,因此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放出的热,并将吸收的热迅速地散发出去,避免导致胞内温度陡然升高,故能有效控制胞内温度的变化。水是影响制曲的关键因素。

  高温制曲,由于要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培养微生物,因此需要比中温制曲和低温制曲更多的水分。水分控制要注意两个环节,一是要保证有足够的水添加到曲料中去,二是要掌握水分在曲坯中的保留时间和变化的幅度。

  水是通过两次加到曲料中去的,一次是粉碎前的润麦,虽然增加量不大,但小麦表皮通过吸收水分而变软,有利于粉碎。第二次是在拌料时加水,加水量为原料的38%~42%,这是控制的重点。传统制曲是手工拌料,料和水分别用定量的容器计量,但很不准确,水分波动幅度大。现在采用机器拌料,加水量可以精确控制。季节不同,空气温度、湿度不同,吸收和挥发的速度不同,要注意调整。


上一篇:名酒酒厂制曲实例:川法小曲生产工艺
下一篇:自酿葡萄酒需注意,小心”惹“毒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