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窖鉴定
在滴窖期间,车间主任、班组长召集全组人员,对该窖的黄浆水、母糟,结合理化检验结果,进行技术鉴定。通过开窖鉴定,总结上排配料和入窖条件的优缺点,根据母糟酒醅)发酵情况,确定下排配料和入窖条件。这是四川省泸州曲酒厂传统采用的方法,寸保证酒的产量和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窖鉴定主要是用感官方法对母糟和黄浆水进行鉴定。
1.母糟的鉴定
(1)母糟疏松泡气,肉实有骨力,颗头大,红烧(即呈深猪肝色)。鼻嗅有酒香和酯香。黄浆水透亮,悬丝长,口尝酸味小,涩味大。
这种情况,本排母糟产量、质量都较正常。这是因为上排配料恰当,而且入窖条件也较适宜,窖池管理也搞得较好,母糟做到“柔熟不腻,疏松不糙”,发酵良好。下排应稳定配料,细致操作,才能保证酒的产量和质量。
(2)母糟发酵基本正常,疏松泡气,有骨力,呈猪肝色,鼻嗅有酒香。黄浆水透明清亮,悬丝长,呈金黄色,口尝有酸、涩味。这种情况母糟产的酒,香气较弱,有回味,酒质比前一种情况略差,但出酒率较高。
从母糟和黄浆水情况来看,上排配料和入窖条件基本恰当,但量水用量偏大,黄浆水增多。下排应在稳定其他配料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量水用量,以提高酒的香浓味。
(3)母糟显粑(软),没有骨力,酒香也差。黄浆水黏性大,呈白色(黄中带白),有甜味,酸、涩味少。这种黄浆水不易滴出。此种母糟因发酵不正常,故酒的产量低,质量也差。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冬、春季,有时夏季也会发生。这是由于连续几排的配料中,稻壳用量少,量水多,造成母糟显粑,没有骨力。粮糟入窖后不能正常糖化发酵,造成出窖糖残余淀粉高。尤其是黄浆水中含糊精、淀粉、果胶等物质,使黄浆水白黏酽浓,不易滴曲。解决的办法是,下排加糠(稻壳)减水,使母糟疏松,并注意入窖温度。要通过连续几排的努力,才能使母糟逐渐达到正常。
(4)母糟显腻,没有骨力,颗头小。黄浆水浑浊不清黏性也大。但比第3种情况稍好。这是因为连续几排配料不当,糠少水大,造成母糟显腻,残余淀粉高。下排配料时,可考虑加糠减水,以恢复母糟骨力,使发酵达到正常。
2.从黄浆水的味道判断母糟的发酵情况
(1)黄浆水现酸味如果黄浆水现酸味,涩味少,说明上排粮糟入窖温度过高,并受醋酸菌、乳酸菌等产酸菌的感染,抑制了酵母的繁殖活动,因而发酵糟残余淀粉较高,有的还原糖还未被利用。这种情况,一般出酒率较低,质量也较差。
(2)黄浆水现甜味 黄浆水较酽,黏性大,以甜味为主,酸涩味不足,这是入窖粮糟淀粉糖化发酵不完全,使一部分可发酵性糖残留在母糟和黄浆水中所致。此外,若粮食糊化不彻底,造成糖化发酵不良,也会使黄浆水带甜味。这种情况一般出酒率都较低。
(3)黄浆水现苦味如果黄浆水明显带苦味,说明用曲量太大,而且量水用量不足,造成粮糟入窖后因水分不足而“干烧”,就会使黄浆水带苦昧。另外,若窖池管理不善,窖皮裂口,粮糟霉烂,杂菌大量繁殖,也会给黄浆水带来苦味。这种情况,母糟产酒质量低劣,出酒率也低。
(4)黄浆水现馊味 如果黄浆水带酸馊味,说明酿酒车间清洁卫生太差,连续把晾堂上残余的粮糟扫人窖内。有的车间用冷水冲洗晾堂后,把残留的粮糟也扫入内,造成杂菌大量感染,也会引起馊味。此外,若量水温度过低(冷水尤甚),水分不能被淀粉颗粒充分吸收,引起发酵不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种母糟产的酒,质量甚差。
(5)黄浆水现涩味母糟发酵正常的黄浆水,应该有明显的涩味,酸味适中,不带甜味。这是上排粮糟配料比例适宜,操作细致,糖化发酵好的标志。这种母糟产酒质量好,出酒率高。
在开窖鉴定中,用嗅觉和味觉器官来分辨母糟和黄浆水的气味,从而分析判断发酵优劣,用以指导生产,是一个快速、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我国白酒酿造中所用酒曲的分类
下一篇:影响白酒产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