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酒史文化

酒史文化:游走中原腹地,探寻河南酒文化

2015/6/8 17:36:26 浏览:2447人  收藏

酒史文化:游走中原腹地,探寻河南酒文化

  中国人不仅创造了酒,还创造了灿烂的酒文化,说到酒文化就不得不说一下河南,相传酒祖杜康就是河南人,曾经听人说过:“河南人最中国”,河南酒文化的深厚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从来都为世人所称道。今天的文章就走进中原腹地-河南,探寻它灿烂而悠久的酒文化。

  河南酒文化之-酒祖杜康

  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

  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就是我们酒的祖先,而他是就我们河南汝阳人,可以说现在各式各样的酒都是源自于河南,而不管是现在分家的汝阳杜康好,还是伊川杜康也好都是来自玄山上最优质的粮食酿造的的。

  河南酒文化之-接风酒

  一般是“敬一个、端两个”的风俗,客人,要接受敬酒,敬酒以见底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后由敬酒的人倒满,两人碰杯一饮而尽,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两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这是对敬酒者的尊重。

  河南酒文化之-端酒

  敬酒者恭恭敬敬地双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边,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达祝福或感激之意后,再将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后再离开,当然并不意味着要喝一满杯,也同样不意味着要干完。

  河南酒文化之-敬酒的规矩

  开场三杯喝完,主陪开始依次逐个给客人敬酒,一圈客人要敬完。然后是二陪打圈,接下来是三陪……直到所有的主人把所有的客人都敬完,这时候客人要回敬主人,同样是打圈的方式,同样按酒桌上的级别、年纪依次进行直到所有的客人把所有的主人都回敬完毕。据说,以前主人给客人敬酒都是端,先给每个客人端2个,然后再陪一个。现在已经简化了。

  河南酒文化之-鱼头酒

  先上一条鱼,鱼头三杯酒,鱼尾四杯酒、鱼背五杯酒,鱼肚六杯酒,也就是通常所说“头三尾四背五肚六”的规则,一般是鱼头对着主陪,也就是主陪要喝三杯酒,然后是尾四,由副主陪来喝,鱼背是对着副主宾,鱼肚对着主宾,也就说副主宾要喝五杯,主宾必须喝六杯。

  河南酒文化之-酒桌规矩

  河南自古是礼仪之邦,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长辈、领导或者重要客人的(就是本次喝酒最重要的客人),在河南的酒桌上有时戏称为“上席”,在他的对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来招待客人的,叫“主陪”。

  坐在“上席”两侧的分别是“主陪”和“次陪”,相对应的,左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右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哪怕是菜等凉了,也要放在边桌,凑双才端上主桌,断头者才吃一个菜,给故去的人敬三个菜,原因是忌讳!

  河南人好酒好客,如果你来河南做客但是并不懂河南的酒文化的话,可能还没见到热菜就倒下了, 所以大家在来之前需要做些功课哦!


 


上一篇:酒史文化:戏说羌族酒歌的历史渊源
下一篇:游牧民族的白酒文化之走进蒙古族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