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酒史文化

酿酒知识:走进少数民族酒文化之不得不说的砸酒

2015/5/29 18:02:15 浏览:4579人  收藏

酿酒知识:走进少数民族酒文化之不得不说的砸酒

  砸酒是我国少数民族十分喜欢的自酿酒,彝族,藏族,羌族人民酿造的比较多,现在已经成为藏羌文化的代表了,流行地域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及等。羌族咂酒具有丰富的表现形态、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说到少数民族酒文化不得不说一下砸酒。

  一:咂酒历史渊源

  在唐代已经形成,盛行于土司时期,至今在民间仍有遗存。一些有关咂酒的诗文和民间传说,为我们研究咂酒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早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赴忠州任刺史路过三峡时就作了一首描写咂酒宴会场面的诗,题为《巴氏春宴》:“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风。蛮歌声坎坎,巴女舞蹲蹲。薰草铺坐席,藤枝注酒樽。这说明咂酒最迟在唐代即已形成,是古代巴人饮酒习俗的一种遗风,还可追溯更远。

  二:咂酒的制作方法

  它以高粱、玉米、荞子等杂粮为原料,配制一桶用粮食10至15公斤或25公斤。制作方法是,将原料粗磨后加水蒸熟,然后倒出晾于簸箕内,待温度适当时拌以荞壳,并加酒曲搅拌,在簸箕内封闭发酵,经过30几个小时后放入木桶或坛子内,再用泥土将口封死放置起来。泡水酒酿成需饮用时,把封泥去掉,加水至溢至桶口为止,否则酒味太浓。过两小时后,用竹管或麻秆插入桶底用嘴吸饮,也可从木桶底部的小孔将酒放出。这是逢年过节、举行婚礼和招待贵宾的上品。泡水酒醉而不烈,甘美爽口,男女老少皆可饮用。

  三:咂酒的特点

  咂酒是粮食酒,酒含于粮食酒料之中,须加水稀释后方可饮用。喝咂酒不能只顾喝,而要边喝边掺开水,加水的目的就是通过开水的温度使谷物颗粒内的酒精成分充分浸出。倒进去的水浮在上面,经过浸泡后的酒沉坛底,而酒竿是直插坛底的,喝咂酒时千万记住,莫把酒竿抽出放在酒坛颈部处喝,小心烫伤你的舌头。咂酒是逐渐从酒坛内酒糟的上部往底部喝的,所以咂酒味美香醇、富含营养,比白酒温和,微酸有解渴止饥、除乏驱寒、去暑消食的功能。

  四:咂酒的饮用礼仪

  先向坛中注入开水或清水,再用细竹管吸饮。亲朋贵客来后,大家轮流吸饮,吸完再添水,直到味淡后,再食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饮咂酒时要唱酒歌,唱时,宾主并排而坐,轮流对唱,同时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咂酒也是年节“推杆”比赛优胜者的奖品,“推杆”比赛时,用一根长约3米、小碗口粗的木杆,一人紧攥一端,夹骑于上,作为防守,另一人紧攥另一端,使劲推进作为攻,两人势均力敌时木杆保持平衡,力气大小不一时,进者将木杆推过一定的界线为胜,反之为败,五局三胜。胜者,将由姑娘们敬上甜美的咂酒,客人在饮咂酒时,一定要喝到坛中露出青稞、大麦为止,否则会使主人不高兴,因此,一些酒量小的宾客往往喝得酩酊大醉。

  咂酒作为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保护、弘扬和创新,有咂酒文化的加入,中华民族的酒文化会更加的丰富。


上一篇:中国酒文化之揭秘新疆酒文化
下一篇:中国白酒文化认知之中国古代酒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