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术论文

白酒行业如何借“文化”一双慧眼

2015/2/9 17:41:03 浏览:1910人  收藏

白酒与文化形影不离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国历代文人赋诗作词似乎总是离不开一样法宝,那就是白酒,因而也便有了“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典 故。酒能助兴,激发灵感;酒亦能壮胆,不喝上几碗白酒,或许也便没有了武松景阳冈打虎的壮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流传下许多白酒的美名,如竹叶青、女儿 红、千里醉等。

  除文学之外,业内人士称,我国白酒发展与地域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推崇的口味,从而衍生出无数的新酒种类,但无论如何变化,地区的风土不变,历史沿袭不变,则酒与地区的关系,也不会轻易改变。

  以黔酒为例,美酒河的存在,奠定了其发展基础。这条发源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的河流,因为泥沙多而显得有些浑浊,但是这种浑浊丝毫不影响其内涵物质的丰富。 从茅台开始,下游的习酒,河对面属于四川古蔺境内的郎酒,不远处的鸭溪窖酒、珍酒和安酒、湄窖也都和这条河流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而且,生产茅台酒的小镇, 一年四季气候都很热,尤其是夏季,正是因为炎热和酒厂多年周围微生物的驯化,导致了茅台酒的车间成为最主要的微生物宝库,虽然属于露天环境,可是一点也不 影响整个系统的完整。

  而酱香型之所以能在贵州长期占据主流,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早在明清时期,贵州酿酒的盛大气象已经出现,尤其是烧酒生产,还有少数民族的刺梨酒、苗酒等。清代茅台已经使用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的工艺,后来多次改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固定酿酒风格。


上一篇:五粮春真伪鉴别方法
下一篇:中国白酒行业已经被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