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抛弃的酒文化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审视和纠结于中国白酒股票的投资,这缘于我沉醉在她灿烂的文化,欣赏她悠久的历史,迷恋她傲人的业绩,以及极端诱人的估值中。
但是,最近经过深入骨髓的思考,让我顿悟,这种顿悟痛彻心扉。原来中国的白酒已经被连根拔起。
和我一样,很多投资者一谈起白酒投资,总拿绵延几千年的悠久的酒文化说事,这没有错,中国的酒文化的确光辉灿烂。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这种文化是怎么确立起来的呢?未来她又会到哪儿去呢?
中国的酒文化,是建立在中国过去几千年来的农耕时代基础上,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几位辛劳的农民在农忙之后,聚在村子里,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怡然自得,悠闲悠哉。一群文人邀约在一起,或吟诗弄月,或挥毫泼墨,或饮酒作乐。在旷野的草原里,将军为士兵们在阵前斟酒壮行。可以说,喝酒,是上至官场文人,下至黎民百姓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在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可供娱乐的,喝酒是最好的逗乐解闷的方式。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也是建立起这种酒文化的必要元素之一。
但是,在中国社会剧烈转型的今天,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传统的酒文化还会否被传承和发扬?我想,作为投资者,只要稍微观察一下身边的朋友消费情况,就能轻易得出结论。
首先,从传统的酒文化存在的环境来看,在现代的城市生活里已经荡然无存。前面提到的酒文化被培养起来的土壤:解乏、逗乐解闷、自由散漫生活方式,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全都改变了。区别于传统的体力劳动方式,现在高强度的劳动已经不多见,逗乐解闷的渠道和方式太多了,自由散漫的节奏或者被老板开除,或者被市场淘汰。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一边品尝着白酒,一边上网。换句话说,中国酒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业已经不存在了。
你可以说,是互联网,是汽车,是交警,是快节奏的工作,动摇了中国的白酒文化,但更准确地说,是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车轮碾碎了酒文化。
当然,我相信,无数象笔者一样的上班族,喝个小酒,唱个小曲,回味一下中国酒文化,时间要是象海绵一样挤一挤是有的,酒也是喝得起的,但一年中这样子品尝中国酒文化恐怕是稀有的。这就是说,在以小型化的家庭为单位的白酒消费将逐步趋弱。
中国的农村依然还比较好地延续着古老的酒文化。笔者每次回老家,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是因为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较过去变化并不太大,但未来的趋势仍是很明显的。
被迫消费白酒
可能很多投资者会辩解,过去十多年中国白酒高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这十多年里,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展,互联网也在高速发展,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很简单,就是“被迫”消费白酒。为了一笔笔生意,为了官场上能够更上一层楼,白酒是勾兑关系最好的工具。身边很多朋友说,除非迫不得已,才肯把胃贡献出去。“迫不得已”,什么场合会迫不得已?要么是市场,要么是官场(情场应该是喝红酒)。每次聚会喝酒,看到东道主为了尽地主之谊不停地给大家斟酒劝酒(这是中国酒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客人似乎勉为其难,半推半就,那痛苦状,笔者认为这绝不是什么客气。
随着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逐步远去,官场反腐力度向纵深推进,即使是“被迫消费”,市场也在逐步的缩小。对这一点,我相信大家和我的分歧不会太大。
当然笔者承认,在中国有许多酒精爱好者,嗜酒如命,但这样的消费者,是用酒从年轻时“浇灌”成长起来的。未来,嗜酒如命的消费者应该会越来越少。
健康为王
喝白酒不健康吗?健康,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绝对健康。但是在消费者的心中却不健康。这不健康体现在许多方面:喝酒误事,喝酒伤身,喝酒不能开车,喝酒迷糊,喝酒……。家人的叮嘱,医生的警告,媒体的宣传,交警的惩罚,这无一不在告诉你,千万别喝酒。
在大家对健康格外重视的时代,你还能那么淡定随意地畅饮中国酒文化吗?
当然,中国的酒文化的确是根深蒂固,也正因为此,白酒总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影子。但是作为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这种趋势:中华民族是最能学习总结的民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代的车轮已经把这种酒文化碾成粉碎,再美丽的女人,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再精美的文化,也需要人类去传承。
综上所述,需求逐渐趋弱的中国白酒业,还能怎么走?
上一篇:白酒行业如何借“文化”一双慧眼
下一篇:韩国烧酒与中国白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