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盘点2014年酒业的关键词,“大众酒”必然是其中一个,而且分量不轻。这除了与市场需求有关外,也与行业的大形势不无关系。这两年,企业的消费对象主要放到了商务和民间市场,而且高端酒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在这个阶层难有斩获,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大众酒成为了酒企关注的重中之重。
除了浓香型白酒,我们也到了该关注酱香型大众酒的时候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由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与产区特色造就了其稀缺性,产品无法与浓香型、清香型白酒的“高产出”相媲美。产量稀缺也造成了它的售价比较高,所以长期以来给消费者形成了一种高价的印象。但是现在来看,很多酱香型酒企都在转型,它们在大众酒上也带有成功的基因。
大众酒氛围初步形成
在阐述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大众酒?笔者认为,随着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酒不能再停留在以前的定位上,也就是说,大众酒不一定是低价酒,但是包含低价位的产品,也就是300元以下的产品即可称之为大众酒。
对于酱香型企业来说,大众酒价位之前并没有得到特别大的重视,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酱香产品的生产量比较少,而且周期长,所以价格定位高。此外,很多酱香品牌的定位长期定位在茅台之下,很少在大众酒市场上寻找市场。再加上特殊的消费关系,很多贵州企业都直接去和高端人群对接。不过现在供需关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酱香产品不再那么稀缺。此外,从生产成本上来看,酱酒在50~300元之间也是有利润空间的。以前很多酒厂希望获得高利润,所以定位比较高,但是现在利润已经开始不断压缩,酱酒价位正在“从高向低”发展,并且销量也在扩大。
其实,这两年以来酱香型酒的大众酒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前两年,只要是挂有“赖茅”二字的产品,就可以在河南市场上获得不错的销量,这也是酱香型产品中销量比较突出的“品牌”之一。不过随着“赖茅”的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也越来越眼花缭乱,分不清产品真假,最终逐渐在市场中被淘汰。而这几年关于“赖茅”商标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茅台最终争得“赖茅”商标的所有权。而茅台集团对该品牌也比较重视,2014年10月13日,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石化等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贵州赖茅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那么接下来,赖茅推出新产品也将指日可待。有业内人士提到,虽然“赖茅”这个品牌一度在市场上泛滥,但是它却给酱香型白酒开拓出了一条大众酒之路.这是它最功不可没的地方。现在赖茅酒业已经成立,相信以后会继续在大众酒上有所作为。另外还要提到的是习酒、金沙回沙等贵州企业。其中,习酒的金质习酒、银质习酒,金沙回沙的星级系列产品等,在贵州已经有了不少的销量。此外,说到酱香型白酒,不能不提的是茅台和郎酒两家企业,它们是酱香白酒的代表,不过在酒业的“黄金十年”中,茅台和郎酒销量较好的酱香产品均为高档酒,在大众酒市场中,并没有太明显的成绩。不过行业在转变,企业也在调整思路,比如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让它们更加接地气。可见,近两年酱香型酒企都在不遗余力地做着“大众酒”的工作。此外,左右脑策略咨询机构总经理权图提到,现在正是酱香型企业运作大众酒的好时机,除了产品已经在该价格带有了消费氛围外,现在酱香型产品的消费价格带也比以前变宽了,近两年来,贵州规模性的酒企都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产品结构,现在在每个细分的价格带上都有了不错的销量,也就是说,300元以下的产品再继续细分的话,每个价格带都能承载几个品牌,这也是酱香洒企业最大的变化。盛初(北京)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成也提过,酱香型白酒的大众酒机遇比浓香型白酒更大。因为浓香型白酒的大众化品牌阵营比较大,区域分布比较广,所以对于浓香型白酒企业来说,大众酒既是它们的机遇也是挑战,因为所有的白酒厂都在运作这个价格带,带给它们的压力是空前巨大的。但是酱香酒的这个市场本身占有率不大,这几年上升速度快,是因为茅台酒表现突出,茅台的口碑带动了酱香品类的发展,酱香型企业每年发展的速度要比浓香型企业的速度快两倍,甚至原来有段时间更快,这几年虽然速度有所减缓,但还是很快。酱香品类虽然发展得快,但是知名品牌却比较少,真正让中国消费者了解的品牌没几个。如果酱香型白酒进入到大众市场,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机会如何把握?
既然机会来了,企业还需要想办法把握,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权图认为,可以从四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开展体验营销。之前很多酱酒企业都只是在区域市场上布局,现在应该由点及面,达到快速扩散的效果。当然,和浓香型酒企相比,酱酒企业还是有不小的局限性,有些区域的产品对该香型的产品接受程度不高,所以,酱酒企业既要学习浓香酒企运作市场的经验,又要结合酱酒企业自身的特点来操作。一是依靠茅台、郎酒的带动,除了贵州区域外,普通消费者对酱香酒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大部分只知道茅台和郎酒两个品牌,所以需要依靠这两个企业的带动,比如到有鱼的地方去打鱼,这样销售氛围更容易烘托起来。二是要依靠品类价值。酱香型酒无论从工艺、产区还是原料上来说,都是具有稀缺性的,这也是该品类产品能够宣传点的所在,把握住这一点,做好消费者的教育工作。在这方面,酱酒企业不妨学习进口葡萄酒的运作方法,它们在体验营销上有绝对的发言权。目前,除了茅台和郎酒之外,其他的酱酒企业很难在品牌上大做文章,所以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感,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产品,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二,引入各地的主流渠道商、团购商。毕竟酱酒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贵州区域上,并没有太多运作外省市场的经验,而且不像浓香型酒有很好的销售氛围,只有依靠当地大商的力量,迅速占领各个销售渠道,才能提高产品的销量。
第三,实现营销模式再创新。酱酒企业可以采取“直销+类直销”的销售模式,将整个销售链缩短。在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团购和电商对酱酒企业来说,是较快的一种销售模式,毕竟酱香产品在全国的销售氛围并不十分强。通过这两个特殊的渠道,能够有效地掌握消费者数据,有利于促进产品的二次销售。
第四,在全国区域加快品牌建设。现在很多酱酒品牌都是碎片化的,可能在本省区域及周边区域有较好的销售氛围,消费者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度,但是放到全国市场上来看,酱酒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某种程度上说,茅台成就了酱香,但是有些酱香品牌却过度依赖茅台,产品定位的原则之一是消费者认知,因此,要想运作全国市场,酱酒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背书。
当然,以上的四种策略主要是针对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比如金沙回沙、国台、董酒等,它们都有大集团作为背后资金支撑的,可以走大品牌的路线,但是对于那些中小型的企业来说,在当前形势下可以做好两种工作,一种是可以做质量突出的基酒,另一种是做好团购渠道,产品必须性价比突出。以前行业形势好的时候,贵州有不少小企业运作团购渠道,但现在有些已经退出了市场,因此,要想做好该渠道,必须有好的产品。所以,就算没有团队、资金的保障,中小企业也能在大众酒的氛围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酱酒企业可以采取“直销+类直销”的销售模式,将整个销售链缩短。
上一篇:2015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观察判断
下一篇:葡萄酒成熟度如何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