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术论文

酒中圣者之竹林七贤

2014/12/11 17:53:43 浏览:2175人  收藏

酒中圣者之竹林七贤

  李白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或许有些偏激,可是便观中国历史,又有不知道多少人恰如其分地对号入座。

  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更是如此。

  若是说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份,当曹操刘备老去,这些英雄的后代们却是少了这些英雄的气度。

  在司马氏还未掌权的时代,竹林七贤因为相同的爱好,或文或酒兼而有之聚在了一起,他们在洛阳城郊的竹林里面演绎了一段以酒会友的佳话,这段美好的记忆被他们各自珍藏,成为他们生命之中最美好的时代。

  而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时代是有原因的,这段时间司马氏尚未掌权,这个时期,魏国对于这些贤才态度决定了他们可以这么做。

  曹操一首短歌行,最后一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对于社会上的这些贤才的态度。

  曹操对于贤才的渴望,可是他并不强迫,他更倾向于让这些贤才归顺于他,若是真的死心塌地不与其合作,多半也不会杀害。换而言之,这个时期像竹林七贤这样的贤才在面对统治阶级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抵抗力”的。只不过这种“抵抗力”在某些地方实在是很无力。

  这七个人以酒之名行怪诞之事,《魏纪》云:谯郡嵇康,与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友善,号竹林七贤,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七个人轻蔑礼法,而世间之人多数都还是要遵守礼法的,七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有这么大的名气,而且被称之为贤,已经能说明一个问题了,这是时期的政治相对来说对于这些“贤人”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

  而这七个人对于统治阶层的态度也能从阮籍的一句话中得到体现。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这句话是竹林七贤领袖之一的阮籍在光武观看楚汉争霸的古战场上的感叹。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确定阮籍这句话到底说的是自己还是别人。不管是说的谁,在当时的阮籍看来,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英雄。

  至少已经没有那些值得他追随的英雄了。

  而另外一位领袖嵇康的妻子是曹氏宗亲,从这个关系来看,嵇康和司马氏在立场上就有着相当的距离。

  而嵇康最高也不过做到中散大夫,而这个中散大夫是个什么职位呢?

  中散大夫算起不来不过是皇帝从官的行属,没有固定的官职,说白了就是一中名义上的官员,或者说是候补的官员。

  而在嵇康所在的时期,魏朝皇帝的权利已经大大缩减。这个时期司马氏的实力大大加强。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嵇康都不可能倾向于司马氏。

  而司马氏在掌权之后虽然也曾招揽过嵇康,可是骨子里面,司马氏对于嵇康远不如对待刘伶那般有耐心。

  阮籍为了不和司马氏结亲大醉六十日,更是在母亲服丧期间饮酒奏乐,已经是大大的超出了礼法的容忍范围,可是司马氏并不以为怪。

  而嵇康不过是帮了自己朋友说了几句话,就被司马氏家族杀死,不得不说同为竹林七贤领袖的两个人,司马氏在对待的态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山涛当时和嵇康等人混在一起,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仕途不顺,再加上和嵇康等人说的来走到了一起。

  擅长琵琶的音乐大家阮咸,能与猪同饮,自然是有他狂放在其中,他的狂放和阮籍等人相契合。

  还有擅长老庄的向秀以及王戎。

  这个时期算得上是竹林七贤经历的较为“清明”的时期。

  等到了司马氏掌权,权利交接的时代,对待这些贤才的政治态度自然是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而司马氏的态度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了那句话。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尔。

  司马氏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从一个人的身上一窥端倪。

  夏侯霸,其父夏侯渊为黄忠所斩,可是夏侯霸却投了蜀国。

  投往杀父之仇的敌国,若不是逼到万般无奈之地,他如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夏侯霸作为曹氏宗亲便是这样的下场,而嵇康的妻子也是曹氏宗亲,那么嵇康的下场也就不会那么意外了。

  即便是没有钟会这个人,只怕也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钟会出现,把嵇康这个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孤高男子推入死地。

  而司马氏对待贤才的变化促成了竹林七贤的分裂。

  山涛出仕,王戎出仕,嵇康打铁,阮籍踏上牛车道上一句死则埋我。

   向秀陪着嵇康欲言又止,他不能说,他了解嵇康的态度知道即便自己说了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而我欲邀卿常漫舞,青丝白发老人间的阮咸,从来没有把功名利禄放在眼中,在意的只有手中的琵琶和身边的爱人,在其叔叔阮籍的庇护下道是没有受到多少刁难。

  至于酒鬼刘伶,他的生命之中能够存下的只有酒和朋友。外物于他太过多余。

  而司马氏自然不会让这个小团体挡在自己的前面。

  山涛识趣做了官,而且是好好的做官,没有仗势欺人,而是用自己眼睛寻找那些真正对国家有益的人举荐。

  遍观山涛举荐之人,确实挑不出太多的毛病。

  而山涛本来就有为国效力之心,他没有忘记自己这些朋友,所以他举荐了嵇康,而嵇康做了什么反应,送给了山涛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

  换做现在,只怕不知道多少人要骂嵇康,朋友给你当官的机会,不领情还罢了,还和我绝交,实在是不知好歹。

  这封绝交书哪里是一封绝交书,分明就是嵇康的态度,绝对不会为司马氏为官。

  嵇康是什么样的人,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这样的一个孤高之人,在他面前说的上话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而山涛正是其中之一。

  最好的朋友劝我出仕,我奉还了一封绝交书,其他人你们就不要想了。

  所以嵇康到后来才会穷困到去打铁。

  山涛够不够朋友,够。

  自己发达了也没有忘记朋友。

  而嵇康绝交信中那句“偶与足下相知耳”更是将自己和山涛撇开,即便是自己将来出了事情和你也无关。

  这样的朋友,够不够朋友,够。我相信在这个时候,嵇康对于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预感。

  可是即便如此,他信中那句话说明了他的态度。

  “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这就是嵇康,不可夺其志气的嵇康。

  而嵇康之死是因为谁?

  那个人叫吕安,吕安这个人不在竹林七贤之列,可是他也是一个妙人这个人的家和嵇康离得有点远,有时候太过思念嵇康,就会命人不惜千里驾车去找嵇康。

  后来更是和嵇康向秀住在一起。

  嵇康对钟会这样的大官都是爱答不理的,可是偏偏对于吕安这个将军次子却是另眼相看,这说明什么,吕安这个人很合嵇康的口味。

  而能被嵇康看在眼中的人又岂能是一般人。

  所以当吕安被其兄长诬告下狱,嵇康当即为吕安作证。

  却是给了钟会机会,劝说司马昭把嵇康和吕安一同杀死。

  三千太学生给嵇康求情依旧没有救下他的性命,嵇康就在这三千太学生面前,饮了朋友的酒,弹了一曲广陵散,陪着自己朋友一同赴死。

  嵇康的死去几乎上已经宣告了一件事,在司马氏统治的这个时期,竹林七贤终究是没有抵抗的住统治者的压力,分崩离析。

  而后阮籍在司马氏的压迫下写了《劝进表》,三月之后吐血而亡。

  竹林七贤两位领袖死去,剩下的自然是作鸟兽散。

  山涛,向秀,王戎皆以从官。

  竹林七贤已然死去。

  当他们回到洛阳故地,只怕是最怀念的便是那年轻狂妄的七人在竹林畅游的日子。

  往事成风,留下的只剩下他们的名字,就像李白说的那样。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中国酒文化


上一篇:王存厚_酿酒功臣
下一篇:王元太_酿酒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