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行业资讯|酒志公告|酒志活动|糖酒会|

行业资讯

光瓶酒需抓住机遇,迎接酒类新升级

2015/8/1 11:43:04 浏览:1372人  收藏

光瓶酒需抓住机遇,迎接酒类新升级

  起码在当前的白酒市场上,光瓶酒是个带有标签意义的词汇,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低档酒相关联的。去烟酒店一看便知光瓶酒的地位,几乎全部摆在货架的最下层,动销不快的产品落了一身灰尘。在餐饮渠道,光瓶酒也只是常见于C类或者B类酒店,登不了大雅之堂。所以,与光瓶酒有关的这个“风口”必然与光瓶酒地位的改变有关,而这个地位的改变自然与其价格升级密切相关。

  只有价格顺利升级到位,我们才能抓住这个风口,在该品类中抢得先机。对于光瓶酒来说,价格升级其实刚开始,这只是我们在补课而已。

  光瓶酒创新先行者

  为了透析光瓶洒的价格升级,我们可以从先行者身上找到经验。下表中一共六个品牌,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方式在光瓶酒领域获得了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还不仅是先行者。

  泸州老窖蓝花瓷其实属于泸州老窖的“头曲”系列,在2010~2012年这段时间曾经达到其最好状态。作为一款由总经销商全国运营的产品,蓝花瓷的创新依托了白酒市场全盛时期的大背景,100元的零售定价将“泸州老窖”这个品牌价值利用得淋漓尽致,而“头曲”这个品系反而不被人关注。除此之外,蓝花瓷在光瓶之外还罩上了一层绒布包装,这样的包装更加衬托出这款酒的档次。因为绒布装,使得该产品在陈列时避免了被放在货架最下层的命运。去年酒仙网存泸州老窖开发的“三人炫”,采用同样的绒布包装,瓶体更加炫目、华贵,但价格却没有蓝花瓷高,销售规模也无法与蓝花瓷相比,这实在是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光瓶酒创新先行者

  某种程度上来说,玻汾和牛栏山陈酿属于一个类型,都是企业的老产品,但却因为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从而焕发了不一样的能量。因为品牌力的不同,这两个产品的定价完全不一样,也正因为陈酿的价格更具大众水平,才迅速铺到全国去。但由于企业运营特点不一样,这两个产品在各自企业中承担的使命也元全不一样:对于牛栏山来说,陈酿这样的产品可以做先锋,也可以做一部分的主力,但对于汾酒来说,玻汾却是需要控制的一个单品,弄不好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品牌美誉度。

  一担粮的初期成功源于两个背景。第一,它准确抓住了行业调整期的经销商心理变化,经销商们需要低价位产品,而不是消费者需要这样的价位,这样的价位其实在市场上早就成熟了。第二,它及时抓住了二锅头的品类机会。虽然牛栏山陈酿不是二锅头,但消费者不管清香浓香一律谓之“二锅头”,一担粮抓住了这方面的机会。显然,二锅头品类有天然的亲和力,这有助于产品上架与动销。

  在这个领域,红星蓝瓶二锅头一直被人忽略,这是一个非常地道的二锅头升级产品,它在全国范围内将原来5~15元的二锅头价格升级到30~40元。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蓝瓶已经形成一定的销量,成为红星的明星产品,2010年推出后销售一直很好,去年增幅达到30%。蓝瓶升级成功得益于红星原有的全国影响力,同时差异化的蓝色瓶子、酒精降度都是重要因素。

  对于歪嘴郎的长期潜伏、近年来的爆发性增长,小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郎酒集团的重视、民酒潮以及营销战略的成功。歪嘴郎作为一个高价位的光瓶小酒,尽管有郎酒品牌做背书,但还是谨慎选择小范围区域市场进行精耕细作,这和一担粮、红星等相比是不同的发展路径。

  三种模式抓住光瓶酒升级的风口

  上面六个明星产品,如果按照光瓶酒的价格升级来说,有三种模式可借鉴:第一种是蓝花瓷的高价模式,第二种是红星蓝瓶的差异化模式,第三种则是歪嘴郎的重建价值体系模式。这三种模式的操作性都比较强,值得业内关注,让我们分项、分指标讨论。

  蓝花瓷高价模式

  模式解析:其高价源于泸州老窖的品牌力。仔细观察蓝花瓷的瓶标,极大地突出了“泸州老窖”四个字,而弱化了“头曲”这个品系名字,同时采用陶瓷瓶,更显产品档次。该产品全国范围内行销,销售额一度达到5亿元以上。这个业绩放在全国范围内不算大,但对于一个经销商总运营的产品来说,是很不错的数据了。假如这是个厂家主导产品,其销售规模肯定会更大。

  模式借鉴:1.100元的光瓶酒是有市场的,目前光瓶酒的成熟价格区间在10~20元之间,还缺少高价位产品的引领。但高价位需要品牌力支撑,尤其需要名酒背书,才能全国通卖,这些名酒包括汾酒、西凤、洋河、郎酒等,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2.除了名酒背书、高档次包装材质,高价位光瓶酒还可以附加更多精神层面的诉求,也就是说如果物理诉求不够,还可以增加精神诉求。3虽然是光瓶酒,但货架陈列与盒装酒放一起,这一点很重要,避免了消费者对该产品有低价位的先人为主印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利润率一样的话,100元的光瓶酒和盒装洒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区别,重要的是推出一款同价位的光瓶酒会不会对盒装酒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光瓶酒抢了盒装酒市场,这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显然无益。当然,大企业如果做这样的产品会对整个市场产生示范作用,会引来更多的企业跟进光瓶酒市场。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或者中小企业来说,推一款高价位的光瓶酒则是利大于弊。

   红星蓝瓶的产品差异化模式

  模式解析:1.红星蓝瓶在产品上做足了差异化,和蓝色经典一样,采用了蓝色瓶子,同样受到了中低价位消费者的欢迎。2.用新产品来完成了价格升级,这种升级是循序渐进的升级,在原来价位基础上涨了近10元钱。3关键的问题是,它用这个产品赢得了更多年轻消费群,此前红星的消费群年龄在35~55岁,但蓝瓶推广后,它的消费群年龄降低至25~45岁之间。这样的消费群结构变化,有助于红星的品牌年轻化、时尚化,这是品牌的与时俱进。如果可口可乐不换新装、不用时尚明星做代言,它就会变得更加古老,容易和最年轻的消费群失之交臂。

  模式借鉴:红星产品差异化模式中最值得借鉴的是其通过新产品来笼络更多年轻消费群,实现品牌年轻化,以覆盖更多人群。这方面有大量的区域强势品牌都可以借鉴,衡水老白干的白小乐是一个范例,主动向年轻人靠拢,但其价格过高,忽略了年轻人的消费承受力。安徽文王贡推出的“小米功夫”也是这方面的尝试,但问题核心是“小米功夫”如何给“文王贡”这个老品牌注入新鲜血液。现在看来,这不过是文王贡推出的一个全新产品而已,对原有品牌并没有做加法,没有实现品牌的年轻化。

  歪嘴郎重建价值体系模式

  模式解析:在小酒中,歪嘴郎凭借超强的品牌力和差异化的瓶型,在同类产品中得以胜出。它以15元以上的零售高价完成了庞大的销售规模。150ml的规格折合成常规500ml,零售价超过50元,是一个典型的中价位产品了,和安徽的柔和种子有得一拼了。

  既要让新品对母品牌有帮助,又不能影响同价位产品,歪嘴郎重建了一个白酒价值认知体系就更好地满足了上述这两个要求。经过中国白酒行业几十年的培育、熏陶,消费者已经对白酒的价值、价格认知和判断有了较为成熟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包装越好,价格越贵,当然对于茅台、五粮液这样的产品来说完全是品牌价值支撑价格,他们不用包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歪嘴郎这样的小酒产品用小规格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认知,没有认知就无法比较,这样让小酒产品自己形成一套认知体系,避免了和常规大洒产品的比较。而在小酒中,歪嘴郎又是独树一帜。

  歪嘴郎成功的意义在于三个:一、提升了小酒的价格,这是典型的升级模式,在歪嘴郎之前湖南小酒均价不过10元左右;二、歪嘴郎将小酒市场范围由湖南一省扩大到近乎全国市场中;三、歪嘴郎对郎酒其他品系没有形成冲击,不会让企业陷进左右手互搏的窘态中。可以说,歪嘴郎打开了一扇产品创新的窗户,进一步拓宽了白酒的创新思路,它和大规格的包装一样都是对白酒行业、白酒企业做加法。

  模式借鉴:不管是全国性品牌还是区域性企业,都可以通过该模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牌来,这个品牌可以向传统白酒产品开炮,可以用新的形式去抓取新消费群。江小白就是这样的品牌,没有所谓的历史文化背书,也没有对酿酒地理文化做渲染,只是说品牌、说消费文化,这同样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光瓶酒期待第三次升级

  尽管一担粮的产品创新够潮,但在小编看来,它并没有完成光瓶酒的升级问题,它的价格只是定位在目前最成熟的价位上,即10~15元。看起来这是个省事、也很安全的价位,但事实上是将自己陷于一个红海。凭借一担粮的产品创新,它完全可以做到20元以上的价位。当然,这可能会对企业的运营和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歪嘴郎以150ml的价格卖到15元以上,相对于15块钱一瓶的主流产品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升级。

  到目前为止,光瓶酒已经完成了两次价格上的升级。第一次是在2007~2010年,升级的主角是老村长和龙江家园。在这段时间,龙江家园和老村长先后开始走上了升级之路。龙江家园从2007年就开始推广10元及以上的产品,主要是珍品高粱等。而老村长是从2008年开始升级的。当时无论是老村长还是龙江家园都觉得从5元升级到10元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事实证明,十块钱价位已经完全被消费者接受,其实只是两三年的时间。如果将这种升级放到整个社会消费变迁中就很容易理解,当北方的经典早餐——煎饼果子从一块五毛钱涨到三五块钱的时候,一瓶白酒凭什么可以原地踏步呢?又凭什么不能在价格上翻一番呢?

  到了第二阶段的升级,也只是用了两三年的时间,牛栏山陈酿就打破了十块钱的零售界限,将光瓶酒价格拉升到了近15块钱。

  这种价格升级其实还远未停止。15元并不是天花板,以歪嘴郎单价折算,光瓶酒其实已经卖到了50元,那么15~50元这个价位就是光瓶酒能够升级的空间范围。

  无论光瓶酒未来潜力有多大,一个必由之路是价格升级,一个产品如果没有价格的升级,就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整个白酒行业,如果不是茅台、五粮液在价格上的不断上涨,也不会有这么大的空间和玩儿头。光瓶酒也是如此,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不仅仅需要好的产品创意,更需要企业在价格上做好升级的文章。其实,光瓶酒升级和以前本刊一直关注的白酒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是一回事,只不过以前大家都忽略了光瓶酒。


上一篇:“健康白酒”,酒业转型的下一个风口
下一篇:酒企需洞悉名酒发展格局,作出自身发展策略

注册|登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