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无论后面加上哪种行业的后缀,似乎总会开启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时代。而当超前的互联网思维“邂逅”较为传统的白酒行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乐观的一方面是近年来酒类电商发展非常快,据统计在2014年酒类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约130亿元,而“双十一”当天各平台酒类交易额就达到了8亿元;悲观的一方面是传统酒企与电商化平台利益分割不均,“+互联网”多少沦为纸上谈兵。机遇还是挑战?我们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
什么是“互联网+”?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而酒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避免不了与互联网的融合,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联网+”呢?
“互联网+”应该是一个从IT到DT的过程。首先这个“+”很有意思,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联”,在于链接,谁做好了链接,谁就可以成为强大平台。去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的20周年,中国诞生了非常强大的三家企业, “TAB”即腾讯、阿里、百度。其中百度的成功就是因为做了一件事“人+信息”,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百度地图都是要解决人+信息的问题,最初是不挣钱的,但是还是做了。
阿里做了一件事是什么呢?“人+商品”,就是变成了今天这么强大的公司或者生态系统。
腾讯做了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人+人”,这个“+”很神奇。
“互联网+”应该更多理解为互联网化,不简单是“+”,因为如果是简单“+”的话,你可能理解更多是物理反应,我们认为更深刻一点应该是化学反应。比如说做酒的人都知道,酿酒就是一个化学反应,把粮食经过工艺的酿制,最后从水到酒一定是产生化学反应的。
“互联网+”本质理解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核心就是要产生在线化、数学化。比如说饮食行业,通过大众点评、美团等手段来做,就会沉淀出数据来;包括住宿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喜欢去哪儿旅行,这些都可以进行数据化、在线化。
“互联网+”已成为近来社会上最火的一个概念。互联网进入中国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经过这么几个阶段:最初认为它是一个工具,就像螺丝刀或者锤子一样的东西;后来很多人使用这个工具,我们发现开始有人把它当成渠道,B发现C,我们把客户分成两个,一个是C,一个B,B是企业用户,C是个人用户,这时候出现了公众号,都是这个渠道来做的;从2009年开始,互联网变成了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APP这些东西出来了;直到现在我们发现互联网有可能变成经济体,因为我们发现已经有6.5亿的网民,有3.6亿可以付费的喜欢在网上购物的网民,已经有2.78万亿元在线上的销售额,这都是一个具体的经济体,直到我们现在说的“互联网+”。
“互联网+酒”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对酒业的影响,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挑战并改变着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传统思维。酒行业过去是以生产者为导向的,这样的情况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受到“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和变化,特别是年轻一代,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未来的消费取向是什么?
第二,挑战传统营销理念和方式,为酒业细分市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酒业未来的市场是哪些?如何细分?是在阶层上、年龄段上,还是城乡之间。如何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提供精谁服务,并以精良的服务实现与客户的密切互动,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可能。
第三,对传统渠道和分销方式提出挑战,要求重新构造产品和分销渠道。为了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企业必须要大大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这就会对传统分销渠道、组织和环节进行冲击和重构。
第四,挑战传统品牌传播渠道和方式,并提供了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多年来,酒业产品广告始终名列各类媒体广告前茅,现在很多标王的地位,仍然由我们酒企占据。而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微信、网络社区等等,这样的精准化传播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工具,过去的大众化普世性可能受到挑战,恐怕未来社区朋友圈里边的微信营销,可能对人们购买决策产生影响,且会进一步加大。
酒企如何+互联网?
未来,C2B模式会推动交易主体、交易结构发生变化,即消费者主导市场、中间商服务化和生产商柔性化。众所周知,酒行业相对比较传统,一些主流酒企多为国企,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酒逢知己干杯少,要注重社群经济、粉丝经济,从设计、生产、流通多个环节设计参与感。
第二,酒香也怕巷子深,要重视新的渠道,节约营销费用,挖掘新的潜在客户需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订单不断增长。
第三,佳酿一杯只为君,重视大数据反馈,研究定向化服务,柔性化生产,服务多变适应市场口味变化。
第四,众人拾柴火焰高,重视众包、众筹,开放社会力量参与到行业各个环节。因为跨界已经成为主流,互联网思维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跨界,因为你会发现,往往外行进来之后,可能不按常理出牌。总之,“互联网+”什么都可以加,但是还有不能加的东西,如传统思维和既得利益。
第五,因企制宜,制定合适的电商战略及“触网”方案设计。可能许多企业现在还摸不着头脑,到底怎么做电商,是和现有平台合作,还是自己来做呢?要知道“互联网+”与“+互联网”完全是两个概念。
第六,做好一系列冲突的调整预案,如与传统流通分销方式关系的冲突、利益关系调整、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和维护;缺乏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人才和相关知识积累以及品牌与电商品牌的区隔打造等等。
第七,系统服务的跟进。互联网化绝对不是成立一个电商公司、配备几台笔记本电脑这么简单,需要企业由上而下的战略重视。总之,企业触网要因企制宜、顺势而为,我们既要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也要避免盲目性,怎么样做到为我所用非常关键。
无论是在酒行业当中处在哪个环节上的企业,一定要及时拥抱互联网,一定要及时开展电子商务。同时,关键不是大规模上网,大规模开网店,而是分析好自己目前现有的业务瓶颈,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工具解决自身的瓶颈问题。做出自身的行业特色和产品特色,向相关行业和周边区域进行辐射和带动,争取把企业自身的电子商务做成整个行业的一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