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15年,进口葡萄酒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日渐理性的过程,在不断的激浊扬清中,有批成功的企业在摸索中实现了自己的模式构建。不论是专卖连锁还是品牌运营,不论是贸易型运作还是产业链整合,进口酒的运营模式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焦点,而在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新变革也在持续进行。可以说,不同发展模式的出现,都适应了进口酒不同的发展阶段。
贸易商和代理商的出现,是进口酒市场萌芽阶段的产物,是两种最初形态的进口酒运营模式;专卖连锁商和品牌运营商的出现,是针对进口酒市场兴起、不同运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产业链整合商、平台商、电子商务等相继崛起,是进口酒产业链发展、市场细分的必然产物。因此,每个运营模式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每个企业的模式也并非是单一的,各种模式都是在相互交叉中不断裂变。
综合品牌运营模式
【关键词】品牌集成代理、专业度高、渠道强势
【代表企业】ASC、建发酒业、德龙宝真、上海卡聂高、商源国际等
2006年前后,CASTEL在中国找到了十家运营商,作为CASTEL的品牌运营商,它们或者是酒水销售领域的翘楚,比如建发、德龙宝真等,或者是专业运作进口酒的大商,比如上海卡聂高等。这些酒商一般拥有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渠道和销售网络也更加接近传统洒水的主渠道,正是因为它们的出现,使得进口酒在中国人熟知的商超、餐饮等领域影响力日渐增强,也真正激活了市场。
而一向以专业化运营和高质量品牌代理为特点的企业,比如ASC,借助与国外大型酒业集团的长年密切合作,在这十年间为中国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品牌,为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品牌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些企业的推动和培育之下,中国消费者对进口酒品牌的认知越来越深,客观上加速了市场的成熟。如今,这些国内品牌代理商都在拓展更好的上游资源,逐渐朝着综合类的品牌集成商方向发展。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成熟,进口葡萄酒品牌化运营已是必由之路。
专卖连锁加盟模式
【关键词】连锁系统、专业性强、模式复制
【代表企业】富隆、骏德、金橡等
这类经营业态走的一般都是专业化路线,对葡萄酒文化传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最初在进口酒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一些起步早的企业,比如富隆、骏德等通过自建专卖店的方式,稳扎稳打,做了许多终端自建和城市网点的布局,专卖店中的业务也是以小型零售和高档商场的供货为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团购在专卖店的业务中,占了很大一部分,随着中国市场的日渐成熟和零售业态日渐发达,专卖连锁有向着微型化发景展的趋势。
专卖连锁由于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大多采取加盟或直营等方式进行模式复制,但是这种复制对于从业人员、投资者、地域选择等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未来的发展可考虑和新媒体结合,寻找到适合的O2O方式,从而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路径。
“渠道运营”模式
【关键词】强渠道、强品牌、网络密
【代表企业】南浦、吉马等
在过去十年的市场环境下,要想获得市场份额,建立影响力,渠道和终端是进口酒商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本土的大型酒水食品运营商,依托丰富的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渠道网络,能够迅速地将产品铺进渠道。比如,上海南浦通过强大的物流服务体系和零售终端覆盖率,对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等知名烈酒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市场拓展。之后与世界著名葡萄酒商美国嘉露酒厂达成合作,成为其旗下的主打产品“加州乐事”的中国地区总代理,并成功将其打造成为中国进口酒市场上的“超级单品”。同样,吉马集团从2007年开始,逐步创建国际酒业平台,不仅在全国各地开设吉马国际酒廊,还与澳大利亚、智利等世界知名厂商合作,成为方向等十多个知名品牌的中国总代理,现实了传统酒类营销渠道与进口酒品牌的成功对接。总之,国际大牌产品与强大渠道网络缺一不可。这类企业一般拥有多年经验的积累,市场抗风险能力很强。
产业链整合模式
【关键词】产销合一、品牌自有、高自主性
【代表企业】百特、天鹅庄、懿丰等
所谓产业链整合模式,是指涵盖了产业链上游的产品生产、国际选酒,产品的分销代理,酒商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打造,综合的渠道运营和市场布控,从产品生产到后期的渠道构建等都有所涉及。在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终端价格会越发敏感,进口葡萄酒价格也更趋于透明,动辄60%以上毛利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产业链整合的模式从形式上来说实现了产品直采,产业链扁平,中间加价降低等。目前,百特、天鹅庄、宁夏懿丰等企业都在国外拥有多家酒庄及现代化加工厂,对酒庄产品以鲜明而统一的品牌形象进行统筹打造,进而从源头上把控了葡萄酒生产、品质以及风味,而品牌的打造和归属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此外,这些企业在国内都或多或少拥有益于下游产品销售的各类资源。
电商平台运作模式
【关键词】电子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互联
【代表企业】也买酒、品尚红酒等
通过近几年的运作,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作用已越来越大,也出现了如“也买酒”和“酒仙网”等初具规模的成功网络销售平台。电子商务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拥有快捷、迅速和交换的低成本,为进口葡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近两年,O2O这样的线上线下互通模式也席卷而来,酒美网、品尚红酒等都做了相关的布局,在全国各地进行了线下实体店的构建,大大提升了人们的购物体验感。一些之前在线下拥有强大终端体系的企业,比如1919、华致酒行,也同样具备在移动互联大时代到来时赢取市场的优势。
保税区模式
【关键词】“零距离”选酒、区外网点构建
【代表企业】厦门优传、宁波永裕等
保税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保税区模式的推广,正在加速进口葡萄酒的全国布局,降低进口葡萄酒的交易成本。另外,保税区内的企业除了在各地保税区内进行布局之外,还在区外进行网点构建。比如,在宁波和厦门的保税区内,有很多家这样的公司,公司地址就驻扎在保税区内,借助保税区内的优惠政策,他们大多设立了面积不小的供经销商选酒的选酒中心,来自世界各国的产品陈列其中,国内酒商可以“足不出国”,零距离选择国外产品。大量的货品可以以免税的形式存放在保税区,等出货时再缴纳税费,这样能大大减少资金的占用,同时又能够保证市场上的货品供应。随着有一定实力的经销商寻求各种途径直接和国外厂家建立合作关系,打造自己的独家代理产品现象的增多,保税区模式也获得了不小的发展。另外,随着消费者的日渐成熟,保税区内的酒商也大都在距离保税区很远的市中心设立了专卖门店,以方便消费者的零散购买和零售业务的开展,从而真正实现了进口酒流通渠道从酒庄到消费者的全面贯通。
“中外嫁接”模式
【关键词】国产酒企运作进口酒、中外融合
【代表企业】中粮·名庄荟、张裕先锋国际、王朝国际
2005到201 5年十年时间内,国产酒企业对于进口酒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的“避讳”到后期的“合作”,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探索和综合考虑。目前,国内葡萄酒的三大巨头运作进口酒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张裕、中粮酒业和王朝都成立了各自的进口酒公司,在自身原有的资源基础之上,进行了进口酒业务的开展。比如,2012年,张裕在进口酒领域的拓展步伐显著加速,并以“张裕先锋国际酒庄联盟”命名,展开专卖店推广;中粮酒业运作进口酒则大致经历了从产品代理到海外直接收购的过程;王朝最抢眼的则是与法国GCF酒业集团签署独家销售协议,由王朝国际酒业在中国大陆进口、销售GCF集团旗下的“香奈”系列葡萄酒。
从客观来看,这些举措是国产酒企业对进口酒由“抵触”到“包容”的一种转变,体现了二者融合并行的发展态势,在竞合发展中,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使得产地竞争更加国际化,刺激了国内产区的发展。
总之,随着今后进口葡萄酒的普及,以及各大公司在二三线市场的跑马圈地,进口酒的市场份额也会逐渐提高。经过市场多次洗牌与整合后,不同的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重新定位,而不同模式之间的交错融合发展,也让酒商们看到,想要实现自身“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在销售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仍日是进口葡萄酒运营一个最基础和核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