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总结小米的成功秘诀时曾提到:“将消费痛点放大,激发消费者解决痛点的需求”。也就是说,找到痛点,才能找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点。这于白酒行业也是如此,传统的营销思维是发现并满足需求的过程,而互联网思维是挖掘消费者最深层次的痛点,然后去找到并鉴别它,最后提供解决方案。
如何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他们真正的“痛点”,实际上,消费者的需求本质是“缺少”,因为没有才会想要,才会“痛”,而谁能满足,他们就会向谁“索求”,从而产生交易。因此,找到消费者的痛点,才能有效解决消费者的消费动力问题。
经销商要有“痛点思维”
当前,经销商要学习互联网行业,具备“痛点思维”,只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将“痛苦”变“痛快”,才能刺破各种客观因素构成的“穹顶”,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动销问题。
到底什么是“痛点思维”?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资深互联网人、九元购物传创始人陈光锋认为,痛点,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转化到产品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原始需求中被大多数人反复表述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待现实的愿望。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白酒?是度数高低、口不口渴、醉不醉人、口感是否柔和、服务是否到位、包装是否精美还是其他?虽然厂商都在为满足这些需求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努力,然而却没有完全抓住消费者,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抓到其真正的“痛点”。陈光锋认为,人们通常把钱花在两件事情上:第一,花在对抗痛苦上;第二,花在追求享乐上。当一个痛苦或问题越深刻沉重时,你就越有可能找到一个对抗的方法。而越能对抗这个“痛苦”,顾客就越渴望购买。从产品的功能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解决痛苦的功能常常要比给人更多快乐的功能好,而且解决痛苦的功能往往在持久力上表现得更好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酒行业所做的大部分是给消费者带来快乐,很少解决消费者的痛苦。因此,树立“痛点思维”就要做“痛苦的(人的)生意”,直抵消费者内心。
怎么样才能找到消费者的痛点呢?广义地说,“痛点思维”不仅可以运用到产品的开发中,也同样可以运用到经销商的日常经营和给消费者的服务上。因此,经销商要多角度来挖掘消费者痛点并加以解决。
第一,不要“想当然”,要观察。从传统的思维来看,经销商对消费者的了解,大都来源于“想当然”,比如习惯性地认为消费者在乎的是价格、品牌等因素。而这些需求大部分都是为了增加“享受”的需求,没有找到“痛点”。消费者真正的“痛”不是他们说出来的,而是观察出来的,经销商可以在公司内部建立观察小组,亲自调研或者察看专家调查的真实数据,并做多角度的思考。此外,经销商公司要针对不同客户,建立完整的观察机制,解决消费者的“痛苦”。
第二,不要被动,要体验。很多经销商在推广和宣传产品的时候,主要做的是“推”的工作,“一厢情愿”地推广,效果并不如他们所愿。在互联网时代,经销商应该更加主动,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活动。这种体验,可以是邀请消费者来公司体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很多时候,消费者的“痛点”平时不会展现,而是要通过“相处”才能找到。
第三,思维不要狭隘,要“妄想”。所有消费者都有“痛点”,不同的消费者各有不同“痛点”。比如有一类白酒消费者,他们日常饮用量较大,因此,他们往往选择低端白酒或者散酒。而一般来说,低端白酒由于成本问题,酒质都不太好,而一些经销商在销售时把主要诉求点放在价格上,认为“品质”于这类消费者而言并不重要,是“妄想”。而于这类消费者而言,酒后不上头、舒适度高也是其“痛点”,如果一款酒价格既低,又能满足其需求,那么就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
抓住消费者的三个“痛点”
要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就要从消费者的“痛点”人手,以解决其“痛点”为最终目的。抓住“痛点”,把消费者的“痛苦”变“痛快”,活在“穹顶”之下的经销商,才能获得真正的“痛快”。一般来说,“痛点”往往是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有的虽然显而易见,却容易被忽视。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找到消费者内心最潜在的真实需求,就能牢牢地抓住消费者。笔者在众多消费者的“痛点”中,总结了几个即隐蔽又显而易见的“痛点”。
【痛点一】安全感
为什么“酒驾入刑”政策出台后,购买白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因为白酒给消费者带来的安全感在减少,他们害怕酒后出事故,没有安全感。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痛点”。有些厂商通过抓住这个“痛点”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比如江苏某经销商通过与代驾公司合作,开展“喝酒送代驾,安全送到家”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2003年,河南仰韶酒业展开了“你喝酒,我代驾”的活动,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季,第一季度共计代驾5000余人次,消费者反响都不错。第二次活动2014年顺势开始,同样十分火爆,有效拉动了彩陶坊的销量。
【痛点二】面子
微博、微信朋友圈出来之后,很多人开始喜欢“晒”各种东西。这种“晒”东西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消费者对面子的需求。消费者的面子需求不是被微博、微信创造出来的,而是本来就有的。比如湖南人就十分爱面子,当地的商家和政府也抓住了这一需求,在长沙火车站附近的一条马路上,为了规范行人过马路,树立了一块交通指示牌,上面写着:不闯红灯,安全有面子。的确起到了很大的规范作用。一直以来,湖南市场高端白酒的销量很好,不是因为湖南人消费水平高,而是冈为他们爱面子。其实,其他很多地方的消费者同样有面子需求,只是没有这么明显。在生活中,没有面子是很件难堪的事,尤其是80后、90后新一代年轻消费者更加看重面子,如果经销商在产品和服务上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相信效果会好很多。
【痛点三】舒适感
饮酒后的舒适与否是消费者最明显的“痛点”,尽管很多经销商知道这一点,但在选品的时候仍旧倾向于选择包装好的产品。其实,解决这个“痛点”能为厂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洋河绵柔口感的成功。再比如,当初谁也不会想到低端的炸弹二锅头在南方一些城市会风行,其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创新地改变了消费者对白酒的体验感,他们将白酒和红牛兑饮,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白酒的辛辣感,也稀释了度数,减少了酒后的不适感。
总之,“痛点思维”不仅可以运用在实实在在的产品上,也可以用在服务产品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产品往往都是因为戳中了消费者的一个甚至几个“痛点”。这些“痛点”,是消费者的需求点,但比一般的需求点更甚,它一般难以被满足,而一旦被满足,则能收获更忠实、更长久的消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