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行业,凡是位于“浪尖”上的企业,总会饱受争议。两年的行业调整,进一步巩固了茅台的地位,但是放量、价格等一些调整举措,也让茅台再次遭受了新的责难和质疑:之于行业来说,茅台是高端酒的代表企业之一,之于品牌来说,茅台一直塑造的是“国酒茅台”的形象,事实上它也代表了中国白酒的形象。业内对茅台的议论,也是对中国白酒产业现存问题的一些质疑。那么,捍卫茅台的价值也就在于捍卫中国酒业的价值。
王朝成 盛初(北京)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真正的英雄不怒自威,捍卫茅台更要客观看待茅台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我们要提捍卫茅台?因为茅台不仅仅代表一个品牌,更代表整个白酒行业、代表中国的民族品牌。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它打开了整个产业的边界和空间;从品牌上来说,它具有示范性意义;对中国消费品行业来说,它有很大的鼓舞意义。
第一,于白酒行业而言,茅台极具行业价值。
首先茅台扩大了行业的议价空间,没有茅台,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利润。于一个行业而言,在一个盈利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其创新的能力和空间也很小,发展空间也会变小。很多人把利润和茅台的价格高联系在一起,认为茅台的价格高带来了腐败等,这只看到了一面。茅台的价格是由其品牌价值来支撑的,比如一个包卖几万块,难道也说是腐败吗?
腐败是一个使用金钱是否合法化的范畴,与价格高低本身并没有关系,比如茅台卖两千元,只要是合法收入购买,就没有任何问题,也不是腐败。如果茅台价格是200元,用不正当的钱购买,也是腐败,所以把茅台高价等同于腐败,这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茅台的高价格是有民族内在情绪作为载体的,就如同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的皮具都很贵,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民族品牌,所以茅台的贵也有其内在原因。其高价打开了白酒的价值空间,让行业的盈利能力增强,让白酒变得有价值感和档次感,从而在中国人心目中,白酒品类比其他品类在价值上更加高档。这是一个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茅台,白酒整体价格没这么高,那么白酒也早就被葡萄酒品类打败了,所以从整个中国酒水产业的角度来说,茅台的价值非常大。
茅台价格上升不仅对整个白酒行业,对农业也有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白酒价格、盈利空间上升,怎么会有红高梁等农作物价格的大幅上升,怎么会有粮食价格的大幅上升?
第二,从茅台品牌的影响力来讲。
实际上,茅台品牌的成功对中国很多民族产业有很大的价值,不仅对酒行业,对其他消费品行业都是一种信心。澳大利亚、新西兰以生产世界上最好的牛奶而著称,法国以生产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而闻名,中国在世界上最好的酒是什么?那一定是白酒。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的一张名片,它的成功能够复苏消费者对整个中国民族品牌的信心,作用很大。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在这个市场上,茅台实际上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蒸馏酒品牌。随着中国国力复兴,茅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一定会走向世界。走向世界之后,中国的整个消费品市场也将大大获益,茅台的这种固态纯粮发酵工艺也会代表中国精神传递给全世界,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可,就如同意大利的手工皮具一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其付出溢价。
中国传统的白酒工艺,也只有茅台这样的品牌才能为其赋予道德的价值和精神的价值,才会在现在的社会中拥有独特的精神内涵。茅台的品牌成功对整个中国的民族消费品品牌有很大的鼓舞。所以,维护茅台的价值是对的。
对于捍卫茅台,我认为要客观看待茅台本身拥有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正确认识并承认其价值本身,就是对民族品牌的自然捍卫。如果带着强烈的主观情绪去呵护它是不对的。我们要发掘出茅台本身拥有的内在力量,发掘出其作为英雄的本来面目。因为品牌从来都是一个具有内生自在力量的东西,我们只需要挖掘它,它就可足够强大,可以战胜一切负能量和威胁它的东西,它可以超越时间和苦难。
尽管茅台极具价值和意义,但是仍旧要客观看待其存在的问题。我过去曾说茅台价格应该下降,这并不是说茅台有问题,我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整个行业、产业价格变化的规律。我不认为茅台价格的上涨是茅台的错误,这都是市场经济发展客观的过程,只是在中国社会中,其变化会更加极端,有其内在原因。现在整个白酒行业的价格下行,是整个经济的自然规律,茅台也逃脱不了这种规律,我相信茅台会小心谨慎地寻求价格的平衡点,茅台会负责任地控制好价格的节奏。但茅台到底值多少钱,是消费者说了算,消费者会真正为物有所值的产品付出金钱。所以不要说茅台一定要卖多少钱,这是人力无法控制的,我们要从正常的历史长河来看,茅台价格会有上下波动,但是人们对茅台的需求和热爱是没有变化的。
总之,茅台不是不能以简单的高端酒来看待,只不过是个表现形式。其价值应犹如法国葡萄酒、意大利的皮具之于世界的认知。我们要客观看待并挖掘其内在的引领作用。
朱跃明 浙江商源集团董事长
捍卫茅台,更要学习茅台
毫无疑问,茅台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它所具有的强大品牌力是其他品牌所不具备的。茅台对于整个行业有着很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外界关于行业见底、茅台价格下降、没有利润等看法,我并不是十分认同。对于茅台这样的大品牌而言,价格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它的升降由市场规律来决定,即便其价格下行,也能保证利润。现在这么多酒类专卖店中,也只有茅台专卖店可以开下去,冈为其不仅有强大的品牌力,也有一定的利润支持。
茅台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酒企,更是行业发展的典范。为什么茅台做得这么厉害?我认为四点是关键:第一,它的品牌运作得很成功;第二,它的渠道值得业内关注,包括它的专卖店、经销商政策等等,都执行得比较到位;第三,它的高端定位始终能坚定不移地做下去;第四,它的团队建设值得我们学习,人员流失率非常低。从以上这几点可以分析出,一个企业,绝对不光是品牌做得好,它就会强大,也不是说一个企业渠道做得火,它就一定能做下来。现在商业的竞争不是某个点上面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
林枫 和君咨询副总裁、酒水事业部总经理
茅台自我超越过程的自我捍卫
说到捍卫茅台,我想可以放到茅台的存在对中国酒业的价值和意义层而来谈,总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品质方面来看,茅台放到整个中国白酒行业都是具备专业主义精神的,它的酱香品质是毋庸置疑的。1998-2003年这段时间是白酒行业的一个调整期,应该说整个行业都发展得不是特别好,只有坚守品质的产品才能获得行业的认可,茅台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品牌。
第二,从品牌方面来说,茅台产品的价格对于整个白酒行业都是有意义的。现在它在高端酒价格带一枝独秀,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为中国白酒的高端酒树立了一个坐标,这会让整个行业受益。当行情发生下滑时,它才能抵御业绩方而的下滑。
第三,其实如何捍卫茅台,这是需要我们来探讨的。行业周期是有阶段的,也会在调整中发生变化,那么到底要捍卫茅台的什么?我觉得,不如说这是茅台自我超越过程的自我捍卫。在行业形势好的时候,茅台的价格曾经一路上涨,但是那时候的价值观却一直不为消费者所接受,那么到了现在,高端酒的消费已经大部分转移到了商务和个人消费上,茅台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消费者,让他们愿意自掏腰包,这是值得茅台关注的一个问题。
宝洁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发展理念一直都在改变,各方面都在与时俱进,所以才会获得这么好的发展,那么茅台需要一个自我捍卫的过程,茅台今年的调整很正常,把更多的关注放到了市场层面,不过这些动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战术层面多一些,战略层面少一些。茅台应该从需求链上调整,重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生产技术层面,茅台具备很大的优势,那么从市场和消费者层面,茅台可以试图找到和顾客一体化的社区,参与竞争的方式从供应链到需求链。我认为,一个伟大的企业走向未来的过程需要企图心和预判。
严霄程 思卓战略咨询副总经理
捍卫应是一个互相的过程
近两年来,行业在调整,茅台也同样在调整,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茅台的调整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说茅台的放量可以为其抢占整个高端酒市场的份额,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茅台可以有更好的调整办法,茅台更应该保价缩量等。但是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茅台是一个国企,它由圜资委直管,这种类型的企业每年都有税收压力,所以必须保持业绩上的增长。那么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如果单纯地放量,可能会影响行业的信心。茅台是白酒产业的领军企业,它可以承担起引导行业的职责。除了放量这一点,茅台的价格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有的人希望茅台的价格下行,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茅台是高端洒的一个标杆性企业,如果它的价格也下行了,肯定会压缩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茅台是一家企业,而且是一家高端酒的代表性企业,它的使命不是让大家都喝得起,而是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因此,茅台的价格必须坚挺。
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捍卫茅台,但我觉得捍卫应该是一个互相的过程,行业应该捍卫茅台,茅台作为龙头企业,也应该捍卫行业。对于白酒行业来讲,高端酒长期给人留下了“腐败”的印象,那么如何扭转消费者的看法?需要茅台以及其他高端酒企业做一些工作,更形象地来阐释高端酒的真实身份。作为茅台这样的企业,更多的应该强调其品质,而不要将精力全放在销量上。在行业困难的时期,茅台可以适当调整增长日标,给自己减压,给经销商减压。此外,茅台应该把精力放在做好一两款产品上,而不要将目光放到更多的产品身上,将目标消费者聚焦。
董宝珍 北京否极泰执行合伙人、CEO
茅台是白酒行业的一面旗帜,是最具潜力和实力的品牌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不自觉地给茅台贴上了“腐败”的标签,对茅台产生了很多非议。其实外界给茅台贴上“腐败”的标签,是一种表达技巧。茅台是他们发泄对“腐败”不满的替代品,如同腐败分子大量贪污人民币一样,人民币本身并不是腐败产生的原因,茅台和人民币一样与腐败没有必然关系。由于一些人和机构持续不断地指责茅台导致了腐败,于是出现众口铄金效应,普通大众无法甄别事实真相,一个普通商业公司的经营成了公共社会话题,大部分人不懂白酒行业,在舆论的引导下,部分专业人士也被误导。
当然,茅台不会如批茅台的人所言而倒塌,茅台有国酒的风骨。而对这些无中生有的舆论,茅台身正不怕影子斜,低头做自己,用优质的产品来证明白己。事实证明,茅台有很强的实力。在史无前例的反腐败过程中,所有高端白酒只有茅台的经营是最好的,这一事实证明茅台的发展不是靠腐败推动,如果茅台的发展是靠腐败推动的,如此大力度的反腐茅台已经垮掉了。
实际上,无论是从行业的角度还是从资本的角度来说,茅台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实力。茅台的本质是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拥有5000年文化的中国,形成了礼尚往来的文化,茅台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礼尚往来的介质,这是茅台最大的本质,这是茅台持续成长的根本原因。茅台的地位不可撼动,长期作为行业的老大,其地位会越来越强化。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茅台是有罕见特质的实力股和潜力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茅台的盈利能力是最强的,茅台的长期毛利率在90%以上,长期净利率在50%以上,利润率稳定性很强而且一直在增长。自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以来,茅台的股价虽然有所波动,但其盈利能力还在提高。现在有些人担心茅台无前途,认为茅台不行了,资本市场是以数字说话,在其他白酒上市公司都在下跌的时候,茅台仍在上涨,虽然增速放缓。等到行业发展稳定后,其高速成长也会再次出现。在行业变革期.茅台的经营依旧比2012年行业调整之初稳定中有适度增长,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普遍发生了50%以上的负增长。
最近大量外资在国内资金纷纷退出茅台时加码茅台。作为中国国酒的贵州茅台目前除了控股股东以外,最大的持股者是外资,并且外资还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内资的撤出和外资的持续加仓形成博弈和对比。中国的国酒茅台在被中国人自己诋毁和抛弃的时候,外国人在跑步进入,令人感慨万千!国外资本都比较看重有文化内涵、符合消费者心理特征的产品,且投资经验丰富,他们对茅台的看好、是理性的,有助于茅台估值的恢复。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审批,而随着港股通的开通,外资通过港股通可以方便进入A股。
总的来说,尽管现在很多人在负面评价茅台,但是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一面旗帜,不可能也不会倒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茅台的发展之路也会更好。茅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捍卫茅台就是捍卫中国民族文化产品的发展。
闻宏伟 海通证券食品饮料研究负责人
从资本市场角度谈捍卫茅台的意义
行业的调整促进了白酒企业的变革,尤其是高端酒企业。企业高管由被动式的管理变成了主动式的管理,以前很少主动地做市场推广,但这几年名酒企业动作不断,包括价格、渠道、营销模式等方面的调整。现在的市场由扩容式增长转变为挤压式增长,以前企业的日子比较舒服,很多企业都在增加产能,但现在企业的业绩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强,现在需要为以前的扩张产能来埋单。
从企业竞争的模式来看,由单一模式增长到价值链模式的增长。以前企业的增长模式都比较单一,比如茅台是通过品牌的树立,洋河是深度分销,泸州老窖是柒泉模式,行业挤压式增长后,边际效应递减,各家企业的营销手段被不断模仿,那么单一模式的增长会告一段落,过去企业过多地关注下游,关注营销,导致营销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单纯靠营销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企业应该反思,在其他价值链上实现突破,比如生产技术、生产模式、消费者层面等。
回到茅台上来,我认为,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捍卫茅台的价值也是具有双层含义的:一是其引导行业重新关注到自己的核心消费群体,龙头企业的调整引导了其他企业的调整,二是价格体系方面,茅台坚守了高端酒的价格标杆,维护了白酒的核心价值,如果它的价格下降,那么对整个行业将是“崩溃式”的打压,比如洋酒或者其他品类的产品会乘虚而入,挤压白酒的消费空间。因此,我们需要捍卫茅台。
资本市场衡量公司的价值有两个,一个是业绩,另一个就是估值。业绩方面自不用多说,我在这里更多从估值的角度来解释。
第一,2012年之前,茅台业绩获得了大幅增长,但是估值却一路下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以前政务消费较多,投资者比较担忧它的可持续性。自从行业进入调整期以后,茅台逐渐回归了商务和大众消费,它的估值却实现了增长。虽然经过这轮调整后,茅台的业绩不会像以前那样增长,但是估值这几年呈现出一个“微笑曲线”。
第二,从管理层次的变革来看,茅台的管理层意识也在变化,比如增加了服务意识。在高端酒供不应求的年代,高端名酒企业很少进行内部调整,也很少关注到消费者和市场层而,这也是其估值下行的另一个原因。现在茅台对经营和消费者层面的关注逐渐提高,危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也是投资者愿意估值的重要原因,茅台主动变革,带来了投资者信心的上升。
这两年,茅台几次开放经销商权,进行渠道体系的重建,吸引了很多优质经销商资源,他们在各个地区拥有不错的渠道资源,短期来看,茅台这么做是一种放量的行为,但是其实质是抓住核心的经销商资源,从中长期来看也是有好处的。两三年后,如果行业复苏,那么茅台凭借这些经销商,在业绩上会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