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现从商业逻辑上是完全可行的,所以白酒业是否可以酝酿一场主打怀旧牌的营销推广风潮,记者以为未尝不可。
近期《大话西游》重映这一文化现象引发了记者关于白酒发展的一些思考,当年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理想,但后来去¨被捧上了“神坛”,很多影迷都感慨“欠了一张电影票”。如此一部经典作品所产生的号召力,着实令人赞叹。从1952年第一届名酒评选算起,白酒业已经走了60多个寒暑,也曾缔造了一批“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之于当下酒业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它们能否像《大话西游》一样为业界带来一场怀旧风潮,重现一场“白酒经典”呢?
60年,白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加速发展推动着社会急剧变迁,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而貌已然今非昔比,而白酒行业也早已是“沉舟侧畔干帆过”,从产品、价格、渠道、模式再到消费者,完全变了模样。曾经的经典能否重现,又该如何呈现?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记忆基本只属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掐指算来,70年代生人的消费者现在也基本存40岁上下,所以更准确地说,白酒曾经的经典是属于40~60岁的人们心中的经典。而这一年龄段的人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财富积累上,都是当前最具主流价值的社会群体,他们也正是当前白酒的主流消费群体。照此说来,如果白酒企业能够让经典作品重现,推出产品怀旧版,岂不是正中这些消费者下怀?
当然经典作品重现不可能是历史产品完整样貌的呈现,比如价格。彼时消费水平整体较低,而且价格直接受国家指导和管控,所以相比现在价格要低得多。当今社会环境和国民消费能力跟以前相比已完全不存一个量级,而且产品生产成本和渠道成本也已水涨船高,所以价格是在经典重现中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产品维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从营销推广的角度来看,白酒企业的经典重现势必会为消费者带来强烈的心理共鸣和心灵体验,实际上在产品体验层面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可量化的精神附加值,从这一逻辑讲,企业理应突出怀旧版产品的价格高位。也就是说,酒企经典产品的重现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呈现,而是在全新时期产生了全新的产品价值。
经典重现从商业逻辑上是完全可行的,所以白酒业是否可以酝酿一场主打怀旧牌的营销推广风潮,记者以为未尝不可。而且这一构想已经开始在局部被一些酒企转化为酒业实践。比如泸州老窖推出了泸州老窖特曲60版和80版两个怀旧版产品,并且以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酒票”作为流通凭证,怀旧范十足。但该产品只是针对一些忠诚度较高的团购客户推出的一个“专享产品”,作为一种同馈和补贴,并未全面上市推广。试想,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单元全面上市推广,会是什么效果?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很大。
把过去的经典在当代呈现,是一种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现实营销资源的尝试,“怀旧牌”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影视文化界可谓屡试不爽。相信在白酒业,“怀旧”同样能为酒企带来不少“票房”。但在酒业新时期,“怀旧”只是围绕消费者体验所能展开的营销尝试和途径之一,只是对生于70年代及以前的消费群体比较有效的一张牌而已。而在已经到来的消费者时代,以消费者体验和需求为导向,白酒业还有很大的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的空间去挖掘和拓展,当然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酒业未来必定会有一大批全新的白酒产品成为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