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行业资讯|酒志公告|酒志活动|糖酒会|

行业资讯

“五彩”酒庄,如何突围?

2014/9/8 10:29:08 浏览:1486人  收藏

  现在国内酒庄林立,但根据其生产者和投资者,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而在这种分类下的中国酒庄,如何实现产业突围,如何奠定在国产葡萄酒中的行业地位,如何与进口葡萄酒竞争,将会是我们续关注的问题!

上篇:“五彩酒庄

  形形色色的酒庄承担了不同职能,对酒庄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细致地研究中国酒庄的发展,找到它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一,大生产企业旗下的高端酒庄

  这种类型的酒庄承袭了母公司在葡萄酒业内的运作方法,一般产量较大,依托已有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积淀。

  张裕爱斐堡是国产葡萄酒大生产企业投资兴建的第一个酒庄,而张裕·爱斐堡葡萄酒也已经取代张裕·卡斯特,成为张裕产品金字塔“塔尖”的存在;莫高在去年完成了国际酒庄,这样,就形成了武威酒庄和兰州国际酒庄的双酒庄模式,在生产和储存上进行分工,同时国际酒庄还兼具进口酒和名庄酒储存等职能;楼兰现有楼兰古堡这款产品还是现有楼兰酒堡不得而知,但楼兰酒庄修得大气磅礴,据介绍,未来几年楼兰将会在新疆的东南西北各建立一家酒庄,完成在新疆产区的布局;茅台酒庄一开始就以其6亿元投资吸引了业内的普遍关注,今年,茅台位于昌黎凤凰山谷的酒庄正式完成并投产,这对于茅台葡萄酒打造中高端产品序列,建立海马——凤凰山谷酒庄的战略布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值得警醒的是,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把酒庄作为了中高端开发的核心,就必须要沉下心来,专心把酒庄的生产和管理抓好,切忌急功近利和杀鸡取卵的做法。

代表张裕爱斐堡酒庄等

特点:酒庄母公司是国产葡萄酒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产量较大

 张裕爱斐堡酒庄

第二,国际巨头兴建、收购的酒庄

  这种类型的酒庄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因为投资人是国际酒业或者其他领域的巨头,所以对于酒庄的要求比较高,不盲目追求产量,而是遵照国际上对于酒庄的要求,严格执行。这种类型的酒庄目前还不太被人们所熟知,但从发展前景来看,有可能成为未来酒庄酒中的高端酒!

  位于昌黎的朗格斯酒庄是由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家族的传人投资兴建的,这个家族在世界范围内都因为水晶的工艺而闻名遐迩。1999年,朗格斯酒庄兴建,到2008年才开始实现盈利,是国内比较成熟的酒庄。

  在朗格斯超过3000亩的葡萄种植绿色生态示范基地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葡萄园严格的管理规范。整个葡萄园均采用单臂篱架和短稍修剪的整形修剪方式,严格控制产量不超过每亩500公斤。同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朗格斯采用了传统酿造法——自然重力酿造工艺。值得一提的是,朗格斯是亚洲第一家引进德国橡木桶生产线厂家,橡木桶厂年设计产量为3500个橡木桶,除部分自用外,其余全部对外销售,从而结束了国内高档葡萄酒用橡木桶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酒庄负责人说:“我们年产量不到1000吨酒,具体到数量是100万瓶,所以从投资上来讲,我们是一个投资额很大的企业;但从它的产量来讲是最小的一个企业。正因为朗格斯酒庄限量生产,做高端产品,所以朗格斯酒庄的服务对象也是很有限的一个群体,主要是追求高品位和对葡萄酒非常热爱的小众阶层,我们的产品不是一种大众型产品,其主要营销策略是采取专卖店和直销形式。”

  在朗格斯之后,酩悦集团在宁夏投资兴建了夏桐酒庄,而保乐力加也早已完成了对贺兰山的收购。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市场,这些具有国际投资背景的酒庄必然会挑起中国酒庄酒的一面大旗!

代表:朗格斯酒庄等

特点:具有国际资本的背景,在海外销售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酒庄建设比较严谨、规范

朗格斯酒庄

第三,具有国内投资背景的酒庄

  这些酒庄大多是有合资背景,几个志趣相投的人按比例出资兴建。这种类型的酒庄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逐渐向精品酒庄过度,另外就是以突出旅游业为主。

  在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屡次摘金夺银的圣路易丁酒庄就是个中翘楚。该酒庄由几个运作投资方面事宜的股东共同入股建成,整个酒庄的产品销售并没有销售团队,主要通过几个股东的团购关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销售,由于没有足够量的产品做后续支持,对于这些酒庄而言,走传统渠道并不适合,所以大多以直销为主。

  而位于蓬莱的国宾酒庄则主打旅游牌。整个酒庄建在水上,酒庄主题建筑被湖水环绕,与建筑物相映成趣。而唐风的建筑,无疑是其最大特色,酒庄董事长刘建成说,酒庄兴建的时候投资两个亿,后来又持续追加,就是要把国宾打造成集葡萄种植、酿造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酒庄。

  客观来说,很多酒庄都是共同投资兴建的,但由于发展放行的问题,使得他们现在处在一个不同的状态。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两个酒庄,圣路易丁已经成为了精品酒庄,而国宾也因为其旅游价值成为了具有综合职能的酒庄。

代表:圣路易丁酒庄等

特点:能够吸引国内投资,借助当地便利条件,通过收购优势资源兴建完成,一般还兼具旅游等功能

圣路易丁酒庄

第四,精品小酒庄

  来到贺兰山东麓产区不难发现,这里的酒庄与法国意大利的一些酒庄很是相似,家族庄园似的隶属关系,不大的产量,极其讲究个性的酿酒方法,还有产品的包销形式,都与国外的小酒庄相差无几。

  以出产银色高地的高原源酒庄为例,酒庄处在唐徕渠的一个农场内,酿酒师高原一家平时就住在那里,整个酒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农家小院,但满院的葡萄藤和半地窖式的酒窖以及几个发酵罐都在向来访者昭示着,这里确实是一个产酒的酒庄。庄主高林告诉笔者,酒庄平时由他和两个女儿共同打理,并没有特别的团队。而高原源酒庄生产的产品,70%交给西班牙桃乐丝葡萄酒公司销售,主要渠道在五星酒店和高档餐厅。

  而贺兰晴雪酒庄,虽比高原源酒庄大一些,但整体感觉也比较相似。实际上,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酒庄的产量都很小,高原源酒庄每年产量目前只有两三万瓶,而贺兰晴雪则产量在四五万瓶。贺兰晴雪酒庄除了部分酒作为当地政府招待用酒外,曾经获得大奖的加贝兰2009特别珍藏级干红葡萄酒则交由北京云门酒业代为销售,由于产量极少,很多产品都被慕名而来的葡萄酒爱好者而选走。

  同样是走精品酒庄路线的巴格斯酒庄在销售方面采用的则是会员制形式。据巴格斯酒庄庄主王彦辉介绍,酒庄的产品并不是由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而是经由专门运作巴格斯酒庄独家产品的酒商销售的。巴格斯酒庄将全国市场按照区域划分为六大市场,每个市场由一名酒商负责。酒商的下游客户需要发展会员,享受巴格斯酒庄的各项尊贵服务。因此,该酒庄同样没有通过传统渠道去卖酒,而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

代表:贺兰晴雪酒庄等

特点:产量不高,以品质取胜,主打专业牌,并且已经取得了国际上的多项大奖,是中国酒庄酒的中坚力量

 贺兰晴雪酒庄

第五,私人酒庄

  这种类型的酒庄目前在国内还不多见,原因在于投资小,见效慢,而产品又根本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当然这也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类酒庄依据庄主的个人爱好兴建,对于葡萄酒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兴趣;他们精益求精,以国际上约定的酒庄模式去经营;葡萄从种植到管理再到榨汁酿造,完全手工操作,使得每瓶葡萄酒都有了不同的特色;他们的酒庄小而精,传递着属于酒庄庄主的个人理念和色彩。

  位于昌黎的耿氏酒堡就是这样一个酒庄,它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家庭式酒堡。庄主耿学刚原来只是个农民,基于对葡萄酒的热爱,2002年他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600平方米的“耿家酒堡”。他在欧洲考察期间发现真正的上等葡萄酒不是产自现代化的生产线,而是来自家庭式酒堡时,很受触动。回来后,就开始筹建他的“家庭酒堡”,并立志将家庭式酿酒发展为当地的新型绿色产业。正是这些“土法子”,让耿学刚与世界上酿造葡萄酒的传统接上了轨。在葡萄酒传承了几百年的国家,酒庄是葡萄酒产业的最初形式,现在仍然扮演了生产高端、个性葡萄酒的角色,而这些酒庄很多都是一家一户的外国农民酿酒、卖酒的地方。

  在中国因为土地的问题,很多投资者对于私人酒庄还是持一个怀疑的态度,但瞅学刚的成功告诉我们,酒庄类型可以多样,私人酒堡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

代表:耿氏酒堡等

特点:非常小,根据庄主个人爱好兴建,全手工操作,市场化程度不高,但又极具风情

 耿氏酒堡

下篇:酒庄突围

  酒庄酒从一诞生就缠绕着夺目的“光环”,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却有点“敬而远之”的心理,希望国内生产出高档酒庄酒,同时又害怕为此埋单。这就要求酒庄生产和管理者必须站在市场的角度去想问题,通过酒庄酒实现国产葡萄酒业的突围。

从产品化到产业化的跨越

  从国际葡萄酒发展大趋势来看,高端葡萄酒都属于酒庄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酒庄酒引领着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潮流。一方面,大环境的影响使得中国葡萄酒企业不断进行开发、创新;另一方面,随着葡萄酒相关知识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追求,这就对葡萄酒产品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消费趋势下,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整体开始依势做出调整。当这些条件经过时间的发酵,最终势必会形成以酒庄酒为基础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下,酒庄酒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主战场,尽管其市场比重小,但附加价值却最高。

  那么,酒庄酒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传递出怎样的信号?其一,在一些葡萄酒领军企业的带动下,酒庄酒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中粮长城主打的桑干酒庄系列,怡园酒庄旗下的庄主珍藏、深蓝等,都是当前较为知名的产品。可以说,这些葡萄酒企业大力发展酒庄酒,为推动中高端市场发展不断增加撬动力量,酒庄酒已经开始从最初的产品形象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其二,当前阶段下,行业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葡萄酒的消费并不成熟,在消费市场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以追求消费量、市场占有率甚至是即时利益的不合理现象出现了,在酒庄酒一片大热的背景下,这些不和谐因素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摒弃概念化,实现生产模式的回归

  酒庄酒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特定的生产模式。个性化是葡萄酒的真正内涵,只有因地制宜,坚持和发扬个性,才是中国酒庄酒的希望之路,只有如此,中国的酒庄才能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酒庄酒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从当前来看,酒庄酒并非万能灵药,首先,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市场上所释放和激发的消费量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产品主要以大众型为主。中高端市场虽然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还没有形成一定系统,暂时无法支撑酒庄酒的规模化效益。

  其次,酒庄的纷纷上马,必将造成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加剧,最终引出新轮的淘汰赛,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此外,酒庄酒如果一味追求概念化,不仅成为了酒商获取更高利润的理由,还会导致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越来越远。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说:“酒庄酒的发展与产区发展乃至整个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真正的酒庄酒作为中高端产品,其葡萄原料应该向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规范化模式发展,形成自身特色,才能体现出自身优势。而最重要的就是,发展酒庄酒要回归到葡萄酒原产地的基地建设上来,这在中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将原产地优势转化为产业核心价值。”

  著名葡萄与葡萄酒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教授很早就提出了“小酒庄、大产业”的观点,他认为,个性化是葡萄酒的真正内涵,只有因地制宜,坚持和发扬个性,才是中国酒庄酒的希望之路,只有如此,中国的酒庄才能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酒庄酒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协调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矛盾

  客观来讲,酒庄酒其实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酒庄特点的、有着优秀品质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产者的态度,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高端化、优质化、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需求。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蒹葡萄酒分会理事长王琦认为,个性消费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生产酒庄酒是现阶段满足这种消费需求最好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推厂,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那么,酒庄酒应该如何实现良性发展,最终以产品来推动市场发展呢?酒庄酒不是一个个体产业,而是要放在中国整体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整体行业要发展,首先要回归到其本质,即产区建设上来。

  当前,确实有很多葡萄酒企业可以做到这一点。以怡园酒庄为例,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被行业引为标杆。其庄主说:“中国并不缺乏酒庄酒,缺的是自身特色。中国的消费者已经渐渐开始向理性、自主方向发展,打造酒庄酒的招牌,不能仅仅考虑市场回报,保证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当前酒庄酒发展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品牌影响力和渠道控制力,笔者认为,这只能算是现阶段的表象。从本质上说,真正的压力来自于品质的竞争,以及扩大化的产区竞争。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不断成熟,酒庄酒的标准是可以复制的,但唯一不能复制的是其独特个性。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开始走向世界,葡萄酒消费开始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只有持续关注酒庄酒的个性,使酒庄酒实现从概念到生产模式的落地,才能真正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更是对消费者正确的引导,才能推动酒庄酒到产区乃至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振兴。


上一篇:小球带大盘,五粮特曲将引爆旺季消费
下一篇:跨越“五年之痒”,探索酒庄盈利模式

注册|登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