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食土商会进出口商分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一些统计数字。今年1~5月份,进口酒类市场的总体形势有所好转,下降幅度继续减少。在进口的葡萄酒中,原瓶酒进口量达到108,291,063升,进口总额526,196,233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77%和13.17%;而进口散装酒仍然是整体走低的“罪魁祸首”,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下降了38.98%和55.21%;值得肯定的是,葡萄汽酒有了大幅增长,虽然进口量还不太高,但进口总额已经超过散装酒,增幅超过41%。
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就能很好地把握2014年上半年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态势!
江河日下的散装酒揭示了两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进口散装酒的出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产酒企业为了提高质量或者降低酿酒成本,用于自行灌装和生产。包括国内的一些大企业,通过进口散装酒进行适度调配,能够生产出更多口感的产品;还有些中小企业觉得进口原汁要比国内收购的葡萄榨汁成本还低,所以宁可去国外进口。另一个是国内一些进口酒品牌商进口散装酒用于贴牌生产。散装酒的持续大幅下跌充分说明:国产葡萄酒并没有因为进口酒的进口量和进口总额下滑而有太大提升,甚至继续萎缩,所以对进口散装酒的需求持续下降;国内贴牌生产的进口酒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原装酒都在下滑的同时,贴牌酒就更难继续生存了。正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进口散装酒的持续高速下滑,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葡萄酒整肃行业不规范行为,净化产业链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葡萄汽酒的高速增长提示了下一步葡萄酒发展的方向。
前两年,葡萄汽酒在进口酒总量中微乎其微,而从去年开始,尤其今年上半年,葡萄汽酒的进口总额已经超过进口散装酒,增长势头迅猛。葡萄汽酒主要是指起泡酒和法国香槟,是葡萄酒中的一个小众领域的产品。但正是这种个性化和特色化,也使得它的特点更加鲜明,加上中国人饮酒习惯更加倾向于聚饮方式,所以迎合了市场需求。进口葡萄汽酒的发展充分说明,在国内进口酒仍然具有较高的消费增长潜力,下一步将会是考验进口商对于葡萄酒个性化和特色化的理解以及运作模式,比如桃红、雪莉、贵腐等不同门类、产区、品种的葡萄酒,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原瓶进口酒开始探底,“去库存化”成效显著,期待下一个高峰!
从2011年开始,由于前五年进口酒的高速发展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直接导致进口酒商都有不同程度的压货,渠道“滞涨”,而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缩小甚至停止了继续采购,这是导致这两年葡萄酒进口数字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经过近三年来的消化和吸收,最关键的是进口酒消费每年接近15%的稳定消费增长,现在经销商的渠道压货得到极大缓解,可以说,原瓶酒进口已经基本触底,接下来渠道商势必还会继续采购(这是刚性需求,当然不会像最初那样盲目),有望将今年的原瓶进口酒实现一个小幅的止跌。而其他品类的葡萄酒崛起,有望将整个进口酒行业恢复到一个较为平稳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