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花瓣形玛瑙碗。此件玛瑙碗,色彩斑斓,红褐色中带有月白色及黄色不规则云状斑纹,红、棕、白三色相杂,层次分明,形如盛开莲花,口开六瓣形。器身表面打磨的光润柔和,器壁较薄,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自然纹理。通体光素无雕琢纹样,造型简洁明快,纹理自然交错,流光溢彩,精美瑰丽。矮圈足,足墙外撇,与唐晚期的瓷器底足特征相似。
“玛瑙”一词源自佛经的梵语。为“阿斯玛加波”的简称,为佛教七珍之一。中国使用玛瑙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产地广泛,几乎各省市都有,色泽以白、黄居多,淡青其次,红色玛瑙极难见到。历史上也称“琼玉”、“赤玉”,自古以来一直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晋王嘉《拾遗记》中载:“当黄帝时,玛瑙瓮至,尧时犹存,甘露在其中,盈而不竭”。该器所用红色夹心玛瑙为玛瑙中不可多得之上品古代玛瑙,多产于西域。据魏文帝《马脑勒赋》曰:“(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纹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
古代中国很早就与西域国家建立关系并长期保持有友好往来,独特的西域玛瑙制品也随之以进贡、通商等方式流入中原,如康国、吐火罗、波斯均曾向唐王朝进献过玛瑙器。《旧唐书高宗上》载: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癸丑,倭国献琥珀、玛瑙,琥珀大如斗,玛瑙大如五斗器。”《珍玩续考》称“渤海国献玛瑙柜,方二尺,深茜色,上巧无比。”渤海国也曾进献过玛瑙。另外据《唐会要》载吐火罗还将大量未加工的矿石贡献于唐朝廷。《旧唐书拂菻传》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骸鸡犀、大贝、车渠、玛瑙、孔翠、珊瑚、琥珀,凡西域诸珍异多出其国。”另在《旧唐书》中有“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的记载。此件玛瑙碗从材质分析,很可能是唐代工匠利用西域或进贡原料琢制而成的杰作。
上一篇:【元】荷叶形玉杯
下一篇:【唐】荷叶形双耳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