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庙底沟类型)。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藏。
陶瓶为细泥红陶质地,腹部以上施以淡淡的陶衣。器形像一个两头尖的圆柱体,下腹部向内收曲,口部被做成圆雕人头像。人像前额是整齐的刘海,头的左右、后面垂有堆凸的短发,上刻竖线纹,以示披发的样子。鼻子略微像蒜头形,眼睛、鼻子、嘴都镂空,双耳各有一小穿孔,可以垂饰物。
在原始制陶的初期阶段,人们还只是关注陶器的实用功效,尚无余力顾及装饰和美感,只有少数陶钵的口沿外壁饰有简单的红色宽带纹。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宽裕,人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陶器的烧制中。此时的陶器,除实用功能外,还要体现和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原始制陶技艺由此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彩陶。彩陶是史前文物中实用与美相结合的最初作品。
在距今7000—5000 年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彩陶进入兴盛期。最具代表性的出土区域大体集中在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的甘肃、陕西等地。这些彩陶大多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罐、壶和饮食用的钵、碗等,表面绘有各种彩色纹饰和一些动物的简约形象。
由于史前时期人们席地起居,没有任何高足的家具,所有的日用器皿都直接放在地上,所以彩陶上的装饰花纹带都被安排在席地而坐的人容易看到的部位:钵和碗,多绘在口唇以下的外壁上部,也有的绘于内壁直到碗心;曲腹盆,绘于口唇以下曲腹以上的外壁及口沿面上,曲腹以下向内斜收的外壁一般平素无纹,因为那一部位是席地而坐的人不易看到的;大敞口的盆,外壁不易看到,就将花纹带安排在内壁上部;罐上的花纹带,多在肩部或上腹的外壁;小型的葫芦瓶,则外壁通体施彩色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