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酒史文化

酒文化:“三杯两盏淡酒”说说李清照与酒

2016/4/28 18:03:21 浏览:4898人  收藏

酒文化:“三杯两盏淡酒”说说李清照与酒

  李清照好酒,留传至今仅50多首作品,其中与酒有关的达26首。从作品中可知清照不仅会喝酒,而且经常醉酒。从她的词中不仅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现象,更能从中看出当词人所在朝代的酒文化氛围。

  李清照词风以南渡为界,前期词风清丽婉转,表现少女、少妇时期幸福快乐的生活,酒是她幸福生活的调味品。后期词风沉哀凄苦,表现孤独无依、绝望哀愁,此时酒是她的寄托品。

  少女时曾在溪亭饮酒至太阳落山,醉酒驾船不认识回家的路,有词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春游郊外饮酒,有词云:“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参加亲朋好友的酒会,有词云:“金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庆清朝慢·禁帷低张》)”。丈夫出仕,两地分居,词人用酒抚慰自己,排遣相思之苦。如“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了一夜,“残酒”还未消,可见其醉之深,同时也更加体现了她思夫的情感;再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描写秋季面对菊独自饮酒,想念丈夫的思绪由然而生。可见南渡之前,词人无忧无虑、生活甜蜜,幸福美满,饮酒充满愉悦,调节心情,增添情趣。

  南渡之后词人历经国破家亡之痛,身世变迁之悲,思乡念国之苦,孤苦无依流落江浙一带,酒成了她生活的必需品,寄托品。她借酒浇愁,麻醉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她的创作思维。此时词人的创作达到高峰,随着她对社会、历史、国家的深入认识和感受,其词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更具社会性、时代性。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靖康之耻后词人流落江浙,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故乡,强烈思乡之情,只有被酒麻醉了才可能忘记——忘了除非醉,语言白话,清楚明了,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愁更愁,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现实是残酷的,兵荒马乱,无依无靠,返回故乡是没有希望,思乡只增添痛苦,如此痛苦倒不如忘却。真的如果忘记却又做不到,其实词人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故乡——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没完没了。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行香子·天与秋光》)。”“绿蚁”是指新酿的酒。秋天到来,词人第一次穿着薄薄的衣裳,喝着刚刚酿成的新酒,不禁回想起曾经与丈夫度过的美好时光,酒或许是词人支撑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精神的寄托。

  后期作品更多是写颠沛流离的生活,身世变迁的痛苦。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仍然找得到酒的影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此时,词人穷困潦倒,生活艰辛,但仍难以丢掉酒,而此句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和动人的笔触,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她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哀愁情绪。本词分析此词要知词人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也正是这词中之酒,才使李词的内容加空灵,更具韵味,也更易表现她的情绪。

  有人认为词人之所以用“淡酒”是因为晚年穷困潦倒,生活艰难买不起好酒。认为淡酒的意蕴是价格便宜的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淡酒相对的是烈酒,与价格贵贱没有关系。在古代诗词中,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封存贮藏多年酒气醇香加工精细的高级酒。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与其相对的是浊酒,浊酒应当就是酿制时间较短酒质欠纯的薄酒,价格较低。本词的酒虽然淡,却不是杜甫的“潦倒新亭浊酒杯”的“浊酒”,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更注重的是与“潦倒”联系在一起,与经济上的贫困相关;陆游的?“莫道农家腊酒浑”的“腊酒”,虽然质量不高,可也足以用作丰年的欢庆。这些诗句中都提到了浑酒或浊酒,都是表现出浊酒的意蕴,传达出诗人的内心的情感!深秋的季节,萧瑟冷清,寒风阵阵,大雁鸣叫。“淡酒”可能是抵御晚来的寒气,虽然无效,抵挡不住,却因而把李清照的视觉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从地上转向了天空。李清照的精神状态,以一个“淡”字,并非是要表达其生活的贫困,虽然她晚年生活穷困无助、悲苦失意,但主要是因为其愁情太深,词人借酒浇愁,饮的酒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喝的酒感觉太淡了,这是因为愁情太浓厚而对酒的错觉,并非酒是真的太淡了,而是词人经历太多的痛苦无法用酒麻醉自我。这个淡字,其实,是全词情感性质,意象色调,在程度上的统一和谐的表现。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早在南渡前,词人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有描写抵挡寒冷排遣愁苦之的词句——“浓睡不消残酒”。词人饮的酒是十分的浓烈,沉沉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退酒力,为什么此时词人酒力不行呢?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深刻的愁苦,有的只是一位贵妇人的无忧无虑的闲愁,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但历经国破、丧夫、家亡,由一个衣食无忧的贵妇人流落为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寡妇。面对冷清萧条的秋季,李清照借酒浇愁就不一样了!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诗人通过层层渲染,把这种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结篇。从社会现实看,反映了南渡后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声声慢》——可谓千古绝唱凄苦情!

  一首《声声慢》道尽了词人内心愁苦,一句“三杯两盏淡酒”更是将词人对酒的以来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是我国古代表达借酒浇愁的首位词人!


上一篇:土家族神秘而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下一篇:山西平遥古城醇香美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