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对酒类行业的深入影响和消费认知的成熟,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甚至会直接影响品牌的选择。酒商从消费者角度选品,方能找到畅销之路径。
品牌酒
“品牌化”是近两年进口酒市场的一大共识,所以在争取与国际大牌的合作机会方面,很多酒商坚定不移。由于国际大牌的运作对各方面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很强的渠道把控能力和资金实力,并且价格透明,市场相对开放,所以偏好知名大牌的酒商多数是拥有强大实力的国内巨头企业。在2015年,不论是张裕先锋国际、中粮名庄荟,还是建发、ASC、南浦、卡聂高、汉凯、南宇等企业,都有此类选品的相关表现,纷纷与国外知名品牌供货商达成合作意向。相信在2016年,他们依然会坚持品牌化路线,将更多知名国际产品引入中国,打造知名大单品。
上海卡聂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陈伟俊表示:“2016年我们在选品方面,品牌化的策略不会改变,因为当前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在走向成熟,但是又没有达到真正的成熟,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辨识依旧处在一个需要靠标签或引导来实现选择的阶段,而品牌背书则给了他们很好的标准。如今在一此二三线城市,品牌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十分明显,这正代表了当前中国主流市场的一种趋势。”
高性价比的精品酒
所谓“精品酒”指的是高性价比的优质酒庄酒,其特点是产量较少,品质较好,被诸多真正“懂酒”的品质人士所追捧。精品酒或许不以品牌取胜,但是会因为好的品质备受欢迎。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高端消费走向低迷,几年之前像拉菲这样顶级名酒备受追捧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加上顶级名酒在国际市场价格指标的下降,对精品小酒庄酒的价格也起到了一定的拉低作用,从而凸显出了这部分精品酒的高性价比,原来高消费的部分人群也转向了这类产品。另外,部分经销商有一些特殊需求的团购客户或者高端餐饮店,他们对于小众的多元化产品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见。
所以,在大品牌大流通的产品之外,精品“小酒”也呈现出了一种市场上升趋势。据上海卡赛欧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阳东介绍,2015年智利的一些中端精品酒的表现非常不错,超乎之前预想,在2016年,他们将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增加此类产品。
可定制的低价酒
据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低端酒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这一点也符合了市场的真实情况。上文提到,不少巨头企业都喜欢与国际大牌产品合作,很多低价位产品也属于这种类型,但是这类产品利润相对较低,又需要很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因此,对于实力稍显逊色的大部分酒商来说,还是要寻找一些更容易操作的产品,可“定制”的低价产品便成为众人寻找的对象。这里所说的“可定制”的低价酒在一定意义上指的是OEM产品,即可根据各自酒商的个性化需要来进行设计和“定制”。
如今,进口葡萄酒的门槛不高,国外酒庄和供货商对于国内酒商的起订量也有所降低,一些区域性的经销商甚至都开始了自主进口。而这样的酒商往往在某一地区有着自己的优势渠道,如果能够实现按需“定制”,大多不愁下游的销路。所以,对很多酒商来说,OEM产品是全球性、全国性大品牌之外的很好市场补充,选品方面自然不会错过。
具备品牌基因且可打造成名的好单品
打造单品品牌是如今很多酒商的共识,品牌化已经是市场的不二趋势。那么除了国际大牌产品之外,对于国内酒商而言,也可以打造国内知名品牌。珠海金橡酒窖副总经理徐赫表示,在2015年,金橡酒窖尝试回归单品,回归地面,以点带面来实现更大突破。“我们通过缩小产品宽度,集中精力打造几款单品品牌的方式,有了很好的收获。比如我们的小哈布拉,不论是从口感上还是价格上,还是价值认同感方面,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可观。而当初在选择打造明星产品酒的时候,我们就着重从多个角度去衡量考察,本着市场接受度高的原则进行产品筛选,能成为明星品牌的产品一定要有好的品牌基因,并且具备足够的供应量,才能实现成为最终的成功。”
据了解,像金橡酒窖这样集中精力打造几个明星单品,以此带动销量的做法并不少见。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遴选好产品、投入做品牌仍将会是一种市场主流。
特色酒种
虽说2015年起泡酒的进口量有所下滑,但是酒商对于极富个性的特色酒种依然热情不减。在经历过产品同质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场面之后,一些酒商剑走偏锋,从小众化产品入手,寻找突破。从一开始的375mL、187mL等小瓶装,到后来的阿根廷、乌克兰等小众国家酒,再到后来的各类果酒等,具有特色的产品始终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一来当前是个需求多元的市场,二来个性张扬的年轻消费群的崛起,让酒商必须紧跟时尚与潮流。从多个成功市场案例来看,有时候“小特色”真的会闹出“大动静”。
2016年虽然渠道非常重要,电商平台也成为制胜之关键,但酒商如若只关心这些,将会很快面对更大的挑战,因此,想要稳定长久发展,酒商还需尽快回归产品!
上一篇:全国糖酒会历史足迹回望
下一篇:从糖酒会情况看今年白酒行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