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命名至关重要,虽白酒命名方法太过繁多,尚无定论,但是总结中国千百年来的酒类名称,还是有迹可循的。
以产地命名:
如产自西南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的“茅台酒”、四川古蔺县二郎镇的“郎酒”、山西汾阳的“汾酒”、“绍兴酒”、“西凤酒”、“兰陵美酒”、“泸州大曲”等。
以原料命名:
像人们非常熟悉的葡萄酒、苹果酒、青梅酒等。还有像驰名中外的名酒“五粮液”是以玉米、大米、高粱、糯米、养麦五种粮食为原料,乌镇名酒“三白酒”是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的。白居易诗中“青旗沽酒趁梨花”所描绘的就是唐宋时代杭州有名的“梨花春”,这种酒要在梨花开放的时候,以梨花捣汁为原料酿成。
以酿造工艺命名:
绍兴黄酒中有一种称为“加饭酒”就是在酿酒过程中,增加酿酒用米饭的数量,用水量较少,则酒质更为醇厚,气郁芳香。在北京最受欢迎的酒无疑是“二锅头”,这个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比熟悉的酒之所以叫“二锅头”,就是因为它掐头去尾,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烧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经过五到六次的发酵和上锅,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锅,制此酒时,“锅头”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锅头和后几锅的酒都做他用,而只有二锅的酒浓淡适宜且纯正绵香,“二锅头”也就以此得名。
以人名命名:
如以传说中酒的创始者命名的“杜康酒”、根据文君当垆典故命名的“文君酒”、根据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命名的“麻姑酒”、产自河北省徐水县以“竹林七贤”中嗜酒如命的刘伶命名的“刘伶醉”、以中国第一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张裕葡萄酒公司命名的张裕系列葡萄酒等。
以作用命名:
欢伯
酒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忘却烦恼,所以又被称之为欢伯。“欢伯”最早出自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这也是为何人们总是对酒念念不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古诗词中都曾用“欢伯”作为酒的别号,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题湘中馆》诗中云:“愁边正无奈,欢伯一相开。”清代钱谦益《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亦写出了:“浮生作伴皆欢伯,白眼看人即睡乡。”
忘忧物
与“欢伯”的取意相同,都为突出酒能令人欢乐的妙用。东晋时期,归隐田园,偏好饮酒的陶潜在《饮酒》诗之七写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唐代白居易诗《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酸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中有:“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
如今白酒酒正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时,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琳琅满目的酒类品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酒类名称不再是简单的称谓,而是区别于其他酒类并且能让消费者快速记住并且活跃于市场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