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自己自然对中国的酒文化有自己的认识,但是国外人不像我们自小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自然可能对中国的酒文化有更多的认识,老外是对中国酒文化有怎样的认识?
英国人斯图尔特·布朗认为:白酒太令人恐怖了,就像是脱漆剂。同英国的詹姆斯·辛克娶了中国妻子,但他称在华生活的13年“一直在尽力避免白酒”。
保罗·马修把西方人难以接受白酒的部分原因归结为不熟悉其香味,“西方人似乎不喜欢白酒刺鼻的气味,与中国人认为法国奶酪等食品难以接受一样。”他还说,“白酒的市场相当有限———中国以外的一些消费者是出于好奇才会喝一点。从长远来看,白酒打入当地市场相当困难。”
不过在上海工作的辛克莱却说,如果白酒的喝法能适应他们(西方)自己的文化,可以想象会有更多外国人喝白酒,“在中国人们也喝威士忌,为了使其更可口,会和瓶装茶饮料一起喝。若让英美人觉得白酒喝起来更可口,或许也可以做类似的事。”
美国佛州酒吧酒保普特尼曾发誓再也不喝第二次。文章称,这位25岁酒保的经验绝非独一无二,毕竟白酒酒精含量高达40%到60%。不过,普特尼终究学会了喜欢白酒,如今更成为北京一家白酒酒吧的经理。“白酒让我体验到这辈子最难受的宿醉。白酒造成的宿醉与众不同,主要是隔日酒醒后嗝出的白酒气味非常强烈,像似充塞你身上每个毛细孔。”
纽约萨利塞提表示:“我对白酒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够劲,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纽约客人若初次饮白酒,大都会被强烈味道吓一跳。”
萨利塞提是在朋友参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回几瓶白酒后,开始对白酒感兴趣。“白酒味道与其他烈酒不同,有强烈的浓香,优点是带着甜香而且有一点熟果、一点核果风味。”该酒吧希望藉由白酒的强烈口味,“平衡”酒吧供应的其他鸡尾酒风味。
在国内,中国酒文化非常重要,白酒也是如此,通常在宴会或商业聚会饮用,大家都会举起酒杯干杯,这也是外国人眼中非常常见的中国的“白酒文化”,但部分西方人很不习惯被邀饮若不沾酒即被视为不礼貌的这种文化。近期,白酒在中国有“失宠”的势头,以致中国白酒业者更加看重争取西方市场,外国人对中国酒文化的认识也会随之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