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中凡有成就者大多嗜酒,酒在文学作品中亦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在诗、文、戏中随处可见酒的踪迹,现代中国作家、新文学运动伟大旗手的鲁迅在小说中、杂文中把酒与人物、环境、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编织出一幅酒文化的世俗图,另外就是鲁迅的小说中,只要见到“鲁镇”、“S城”、“故乡”这些地名那就必定是以绍兴为描写对象,而且也必定少不了对绍兴酒的描写,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的故乡,说说关于绍兴的酒文化:
一:绍兴酒的历史
绍兴酒的历史悠久,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酿、勾践“箪醪劳师”等传说和典故。南北朝时,绍兴酒被列为给皇帝的贡酒。唐朝时,著名诗人贺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方干、张乔等,都以饮绍兴美酒、赏稽山鉴水、留千古诗篇为畅事。明清之际,绍兴出现了大酒坊,清嘉庆年间绍兴酒被列为全国十大名酒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和喜爱绍兴酒。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拔款,修建绍兴酒中央仓库,并多次向外国友人介绍推荐绍兴酒。邓小平对绍兴酒情有独钟,晚年时每天要喝一杯绍兴酒。1995年5月, 江泽民亲临中国黄酒集团,品尝绍兴酒后对随行人员说:“记住,这种酒是最好的酒!”并嘱咐:“中国黄酒天下一绝,这种酿造技术是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好好保护,防止被窃取仿制”。
二:绍兴的酒俗
新居酒:可分造屋与乔迁两大类。
和解酒:人与人之间有了纠纷,有人出面劝之和解,以酒为“中介”之物,于是出现了“和解酒”。宴宾酒:除游乐性的如“元宵赏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赏菊品蟹”等约亲友小酌。
三朝酒:要请一内行的妇女用手指或筷子将几滴黄酒抹在婴儿嘴上,象征开奶、开荤。
剃头酒:要举行“剃头”仪式,又叫满月酒。
得周酒:孩子长到一周岁,俗称“得周”,在绍兴,这可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有的还请戏班子唱戏助兴庆贺。
寿酒:绍兴有句俗谚“老的做寿,小的得周。”祝寿是一种全民族的风俗。唯在绍兴不同的是“逢十为寿”,均要办寿酒,已成定规。民谚曰:“十岁做寿外婆家,二十岁做寿丈母家,三十要做,四十要叉,五十自己做,六十儿孙做,七十、八十开贺。”
还有白事酒、忌日酒和脍炙人口的女儿红和状元红等。
农事酒俗:旧时绍兴人大多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为祈祷丰收和六畜兴旺,在农事关键时节,都要摆宴请客喝酒。春耕开始,农家视牛为宝,在农历二月初三“春牛节”,牵牛游街,并办酒席互请,称为“请春牛酒”。另外还有“插秧酒”、“麦收酒”以及秋季收成后的“庆丰酒”。
商业酒俗:商业酒俗没有农事酒俗那样固定,只有大中型上扑年终办“谢伙酒”是一致的。“谢伙酒”被雇工成为“包裹酒”,意即辞退员工的酒席。老板对将辞退者在酒席上格外客气,委婉讲出辞退理由。还有新店开张的“开业酒”,股东年底结帐的“分红酒”,拉拢关系的“利市酒”,以及由商会举办的“行会酒”。
生活酒俗:盖房子的“造屋酒”实际上是一系列的酒俗,包括“奠基酒”、“上梁酒”、“落成酒”,搬进新房还有“进屋酒”。宴宾的有“接风酒”、“饯行酒”、“赏灯酒”等等。调解纠纷有“和解酒”,财力不济时救急解难的有“会酒”,为息事宁人而由肇事方宴请被损害者和调解人的“罚酒”,答谢亲友和乡邻的“谢情酒”等。
三:绍兴酒联
在绍兴酒文化中,诗意盎然、情趣浓郁的酒联,堪称为一朵奇葩。绍兴酒家店堂十分讲究酒联的撰拟和装潢,许多文人学士也喜欢为酒家书撰酒联。在绍兴市区,酒店密布,酒香阵阵,一副副妙趣横生的酒联为酒客引豪助兴。
咸亨酒店,有两副联引人注目。其一曰:“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另一联云:“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百年老店荣禄春酒楼,有一联很幽雅:“矮墙披藤隔闹市,小桥流水连酒家”,兰香馆酒家的“兰亭共流觞,香肴集斯厨”的对联,也风雅有味。
在绍兴酒文化中,诗意盎然、情趣浓郁的酒联,堪称为一朵奇葩。绍兴酒家店堂十分讲究酒联的撰拟和装潢,许多文人学士也喜欢为酒家书撰酒联。在绍兴市区,酒店密布,酒香阵阵,一副副妙趣横生的酒联为酒客引豪助兴。
一些虽不闻名的酒店里也有不少颇具韵味的酒联,如“鉴湖醇酒名扬四海,山阴烹调誉满万家”,“越酒娱醉客,清汤暖嘉宾。”,“盘中倾肉食,面上绽桃花。”“酒饭肴馄饨面条来料加工,和菜盘炒喜庆筵席上门服务”,绍兴酒联遍布城乡,渗透到了绍兴老酒产供销的全过程中。
无处不在的绍兴酒俗实际上为绍兴酒的发展推波助澜,生活化的习俗有利于商品的长治久安,从营销意义而言,它使得绍兴酒有一片稳定的市场,现畅销江、浙、沪、闽等省市,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一篇:走进中华酒文化之中国蒸馏酒历史
下一篇:白酒文化:不得不提的贵州白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