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化氢气昧物质
硫化氢气味一般称为新酒味,名优酒中如果带有这种气味,当然是不受欢迎的,但白酒生产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硫化氢气味物质,只不过是被香味物质所掩盖而不突出罢了。白酒中的硫化氢气味物质主要有硫化氢、硫醇、硫醚、游离氨、丙烯醛等,形成这些物质的原因主要有:
(1)在酿造过程中,原料和发酵剂中的蛋白质过剩,发酵窖池内母糟的酸度大,在大量乙醛的作用下,蒸馏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
(2)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管理不严,卫生条件差,感染了大量的杂菌,这些杂菌的硫化氢菌在嫌气的条件下生成硫化氢的能力又很强,从而使新酒中的硫化氢物质和其他异杂味物质产生。在操作过程中,蒸馏时汽大,酒糟中所含的硫氨基酸在有机酸的作用下,也产生大量的硫化氢。
(3)在培养窖泥时,丁酸菌含量过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丁酸及其乙酯类,加上在量质接酒时发生误差,造成原度酒中丁酸及其乙酯类含量过高,失去了某种酒所需要和控制的谐调比例,酒中呈现了丁酸及其乙酯过量的新臭味;当酒中乙醛含量高也产生醛类物质的气味等,这些是属于某一香味物质在酒中含量不适当造成的。再加上这些物质的阈值小,影响面大,造成口感的刺激强度大。因而就突出了另一香味物质过剩的不愉快的气味,采取的控制措施就是真正做好量质接酒,加强勾兑,使酒中各种香味物质比例适当,产生出独特而优美的味道来。
(二)苦昧物质
白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有糠醛、正丙醇、异丁醇、酪醇、丙烯醛等,酚类化合物也常带有苦涩味。其来源:
(1)某些原料会给酒带来很苦的成分,如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橡子中的单宁,有黑斑病的薯类所含的番薯酮,腐败的原料产生的苦涩的脂肪酸等,均可给酒带来苦味,所以在酿酒过程中必须把原料进行清蒸,才能减轻苦味。
(2)用曲量多、酵母用量大、酒醅中的蛋白质过剩,发酵中分解出大量酪氨酸,经酵母作用生酪醇,酪醇不仅苦而且持续时间长。
(3)管理不善,曲药和生产场地有青霉等杂菌,如窖池封闭不严、发酵温度高,细菌大量繁殖等,都会给酒带来苦味和其他杂味。
(4)蒸馏时大火蒸馏,使高沸点的苦味物质带入酒中。
(三)辣味物质
造成白酒辣味的主要物质是:糠醛、丙烯醛、杂醇油、硫醇、硫醚、乙醛等,形成原因如下:
(1)用糠量大,而糠又没有清蒸或清蒸不彻底,其中的多缩戊糖受热后,生成较多的糠醛,使酒带糠味和糙辣味。
(2)发酵温度高,曲药和酿酒过程污染大量杂菌,特别是乳酸菌作用于甘油后,产生刺激性的丙烯醛。
(3)窖内发酵前期升温过猛,酵母早衰,在恶劣环境下生成较多的乙醛,使酒辣味增加。
(4)流酒温度太低,影响低沸点辣味物质的逸散,酒未经贮存或贮存时间不够,酒的辣味也较大。
(四)涩味物质
白酒中的涩味成分,主要有糠醛、杂醇油、单宁、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丁香醛等。乳酸过多也会使酒带涩味。形成涩味的原因如下。
(1)单宁和木质含量较高的原料,如带壳的高粱和荞麦未经处理和清蒸会给酒带来涩味。
(2)用曲量大,生产场地感染杂菌严重,酒尾留得太多,使酒中涩味加重。
(3)装酒容器不恰当,发酵池的结构不合理,如发酵窖池和酒篓的涂料含有石灰造成酸与钙接触,就会产生涩味。
(五)其他杂味物质
原材料霉烂会产生霉臭味;底锅水烧干或酒糟落在未经水泡上的蒸汽管上,会使酒带有焦煳味;稻壳清蒸不彻底,会带来霉味和糠味;窖池管理不善,母糟发霉,会使酒带霉味;使用劣质胶管输酒,会使酒带橡胶味或塑料味;滴窖不净,会使酒带黄水味;上甑操作马虎,夹花流酒,会使酒带酒尾味;容器或工具不清洁,也会带来各种杂味。
上一篇:范少杰难割舍葡萄酒情怀
下一篇: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