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酒礼习俗

中国酒文化:酒与古代祭祀中的“尸祭”

2015/2/26 18:07:03 浏览:10985人  收藏

中国酒文化:酒与古代祭祀中的“尸祭”

  具现有文字可考,祭祀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社会。大致分为祭天地、社、祖、灶几种。在酒没有出现之前祭祀主要用水,称之为玄酒,古时候用于祭祀的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酿制的酒,另一类是在酿造的时候把郁金香草捣成汁和粮食一起进行酿造,所生产的酒有一股天然的香味。

  普通酒的酿造一般要用到粮食和泉水,因为原料配比的不同以及酿造时间长短有别,所产生的酒的颜色和浓度都不一样。古人一般把这类酒按颜色和酒味的浓淡不同分为五类,并分别给取了名称。浓度越低的,越清亮,也越珍贵。

  与祭祀相关的礼仪有一整套的规定,除了对使用的酒有所规定以外,对盛酒的器具也有规定。

  商周文化的核心是礼制文化,祭祀是礼制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青铜器保留下来的金文中有大量祭礼内容,有些可以与典籍文献所记相印证,有些则补典籍之失载。上古时期的祭礼分两大类,一是祭祖礼,一是军礼。祭祖礼又包括周期性的遍祭祖先的祭袓礼和对近祖的祭典,军礼中最重要最隆重的是献俘礼。

  上古时期,尤其是西周时,在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事项就是“尸祭”。什么是“尸”呢?“尸”是在祭祀时,由人扮演的所要祭祀的祖先或神明。“尸”这一角色的挑选有严格的规定。国家级的祭祀活动一般由大臣来担任这一角色;普通人的祭祀活动大都是祭袓先,这时一般从亡者的孙子中找人来扮演这一角色。“尸”的作用很重要,无论原来是什么身份,一旦成为“尸”,在祭祀时他们所代表的就是祖先或神明,一国之君也要向“尸”行礼,向“尸”献上酒和其他祭品。“尸”端坐在祭坛之上,参加祭祀的人都跪在下面,仿佛真的是祖先或神明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了这里。“尸祭”对后来的戏剧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祭祀是有规模大小的区别的,规模大小一般用献酒的次数来区分。祭祀袓先的规格最高,有九次献酒;祭祀天地神明的其次,有七次献酒;祭祀山)I丨江河等自然神灵有五次献酒。

  依据古代文献记载,在距今2500年的周代祭袓活动中,酒起着这样的作用——在每次祭祀之前,都有专人来准备祭祀所用的酒。普通的酒和带有香气的酒都要准备。普通的酒,不同品种的都要准备一定的数量,当时一次祭祀所用酒的总量在150升以上。同时盛放。

  重庆中山古镇在长街上摆放酒桌,请游人和本地居民享受酒宴,窖迎新春。和舀取酒的器具也要准备好,舀取酒的器具一般为玉质或者至少柄是玉质的。

  祭祀开始时,相关人员入场后,第一个环节就是将带香气的酒洒在地上呼请神的降临——古人认为神灵对香气很敏感,当酒洒在地上后,香气很快散出,很容易将神灵吸引来——只见国君用玉质的舀酒器具从盛酒的容器中舀出带香气的酒,递给在神坛上扮演最古老的祖先的“尸”,“尸”先洒一部分祭酒在地上,自己再喝一小口,剩下的放到祭台上。接着是王后向“尸”献酒,“尸”重复一遍之前的程序。然后国君和王后再给其他的“尸”以同样的方式献酒。这个过程是为了呼请神的到来,当仪式完成后,人们认为所祭祀的神已经来到现场。接下来是向神明奉献猪、牛、羊等牺牲品。之后伴随着音乐声,国君和王后分别从两边向“尸”献酒,并让“尸”享用一些食物。然后国君和王后会再向“尸”献酒,这时所献的酒较为清淡,是用来漱口的——古人有饭后以酒漱口的习惯。这时大臣们再纷纷向国君和王后献酒,饮过酒后,国君和大臣们跳舞给“尸”看,以表示国力很强大。之后王子等来给“尸”献酒。“尸”也为王子、大臣等满酒,完成后就退出,完成“尸”的整个“演出”。

  在这样的祭祀活动中,酒不仅是人神沟通的催化剂,而且贯穿了人神沟通的全过程。


上一篇:新年喜吃苗家“姑娘酒”
下一篇:英国人都喜欢姜味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