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术论文

解析国有酒企混改的三大悬念

2015/2/10 17:02:01 浏览:1322人  收藏

解析国有酒企混改的三大悬念

  酒企都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在国家推动国企混改的大政策、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肯“让步”、放权呢?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而竞争激烈的白酒业,本应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只冈酒企都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企业,所以多数白酒企业依然是国有企业的身份。而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的加速,白酒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箭在弦上。2015年,国有酒企混改与否已经不是悬念,因为在国家政策要求以及政策利好的压力和引导下,国有酒企推进混改是必须做的事。只是白酒行业属于传统的竞争性行业,属于所有行业中混改进程较为落后的,因此,此轮国有酒企的混改中还是留有悬念的,最主要的莫过于混改程度、混改对业绩的影响以及政府对企业混改的态度这三点。

悬念一:混改后企业会不会改变性质?

  考量企业混改的程度主要是看混改推进的层面和政府转让后占比的情况。企业在集团层面推进混改和在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层面推进的效果和结果一定是不同的。而且,企业是对主业进行混改还是对副业进行混改,其混改的积极性与程度也可以明显反映出来。以沱牌混改为例,1月9日,沱牌收到射洪县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事项进展情况的通知》,通知中说明沱牌舍得集团战略重组方案已获遂宁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射洪县人民政府拟向投资者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沱牌舍得集团38.78%股权,同时由受让股权转让的投资者对沱牌舍得集团增资11844万股。完成战略重组后,投资者持有沱牌舍得集团70%的股权,射洪县人民政府持有沱牌舍得集团30%股权。由此可见,与此前相关白酒企业引入参股民企不同,沱牌舍得的混合制改革重组方案更为彻底,一方面混改是在集团层面推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由控股变为参股,而投资者获得了大股东地位。

  企业混改的程度与积极性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而言,混改对于国有酒企而言存在诸多有利方面,比如管理层的决策权增强,员工积极性增加,引入先进投资者或者业外投资能够给国企带来新的管理经验等。像古井、金种子、汾酒等企业原则上是愿意推动混改,如此才能让决策更加贴近市场,也更加民主。

悬念二:混改是不是“一改就灵”?

  上文提到,混改于企业有诸多益处,国家推进混改无疑也是要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最终落脚点还是增加业绩。混改和业绩增长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与混改的方式和混改的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说,混改是不是“一改就灵”,也是一个悬念。

  以衡水老白干混改为例,老白干是酒业较早推出混改方案的国企,其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经销商以及员工持股。根据老白干酒定向增发方案:“老白干拟以23.5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35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2530万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定增完成后,衡水老白干集团持股比例由目前的36.11%稀释至28.88%,但仍为控股股东,衡水市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员工持股占比为3.09%;经销商持股共计6.97%,2名战略投资者各占4.97%。由此可见,老白干依然由政府控股,其混改的程度并不彻底,但老白干此轮混改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资以及激发经销商和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化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混改的目的已经达到,通过制度红利的释放激发人的能动性从而使公司有改善预期,对企业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最终业绩如何,还是要等待市场的检验。

悬念三:地方政府退出的意愿和程度如何?

  一般而言,酒企都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企业,形象点说,酒企是地方政府手心的金娃娃,因此,多数政府都愿意持有酒企的控股权。但在国家推动国企混改的大政策、大背景下,政府必须要作出动作来响应。于是,在这一轮国有酒企的混改中,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让步”呢?在老白干的混改结果中,当地政府依然是实际控股人;在沱牌的混改中,当地政府已从控股人变为参股人;而对于茅台、五粮液这些名酒品牌,对当地政府的影响至关重要,无论如何混改.当地政府都不会动摇手中的控股权。由此可见,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政府在混改过程中其退出的意愿和程度是不同的。


上一篇:不是所有的酒,都可以论英雄!
下一篇:如何轻松洗掉衣服上的“顽固”红酒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