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令,是一种颇为有趣的成语酒令,参加游戏者须依起令者所出示范成语样式,或明或暗地嵌藏着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名字(包括笔名、别名、室名、雅名,等等)。
这种酒令分明藏、暗藏两式。
【令例1】
明藏式
起令者:
我今起一令,说成语,藏人名,略带说说其身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三国曹魏时专权的大将军,曾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后称晋王。)
应令者:
我应一成语——
①顾曲周郎。(周郎,周瑜,三国东吴都督,曾破曹军于赤壁。)
②江郎才尽。(江郎,江淹,南朝诗人,有《恨赋》、《别赋》名篇传世。)
③吴下阿蒙。(阿蒙,吕蒙,三国东吴都督,曾袭杀关羽。)
【令例2】
暗藏式
(1)正格:即是顺着字序连续成词者。
起令者:
我起一成语“周而复始”,其中藏现代作家“周而复”名,其作品有《上海的早晨》、《南京的陷落》等长篇小说。
应令者:
①“一行作史”,内藏唐代高僧“一行”名,其俗名张遂,为天文学家,制有《大衍历》等。
②“平步青云”,内藏清末学者“平步青”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著有《霞外捃屑》、《栋山日记》、《香雪崦丛书》等。
③“老马识途”,内藏当代作家“马识途”名,著有《夜谭十记》等。
(2)变格:包括“碎锦”、“卷帘”、“免冠”、“谐声”诸格。均须按不同格式去读才能知道所藏的人名。
碎锦格:在一句成语中,从左至右读时,须跳过间隔的闲字,才能得出所藏的人名,这种分藏人名的格式叫做“碎锦格”。
起令者:
我说一成语,其中分藏着人名——“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内藏明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第2字“李”加第6、第7字“自成”)。
应令者:
①“大张挞伐”,内中分藏着电影演员“张伐”名,其曾主演过《红口》、《母亲》等片。
②“万马奔腾”,内中分藏着《三国演义》人物“马腾”名,其为“蜀巾五虎将”之一的马超之父。
③“文质彬彬”,内中分世故着上海滑稽戏演员“文彬彬”名,其主演的《三毛学生意》曾蜚声艺坛。
卷帘格:在一句成语中,须逆着看才可寻出其中所藏的人名的格式叫“卷帘格”。
起令者:
我说一成语,须逆着看才可窥破其中藏着的人名——“假公济私”,逆读后可知藏有宋代高僧“济公”之名。
应令者:
①“威武不屈”,逆读后可知藏甩主人士“屈武”名。
②“贵游子弟”,逆读后可知藏有先秦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传人“子游”名。
③“怜香惜玉”,逆读后可知藏有《红楼梦》人物“香怜”名,乃贾家义学中一小学生。
免冠格:成语中藏有的人名,皆摒去姓氏者。
起令者:
我起令的成语,仅藏人名不连姓——“流芳百世”,内藏明代文学家“(李)流芳”之名。
应令者:
①“作如是观”,内藏明末清初名妓“(柳)如是”之名。
②“百年树人”,内藏现代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之名。
③“两全其美”内藏辛亥革命人物陈英士之字“其美”。陈曾任沪上都督。
谐声格:利用谐声手法将人名藏于成语之内,用以起令或应令起令者。
我起一今,请听这句成语中藏着人名——里应外合,“本应”是《水浒>梁山里好汉扑天雕的名字(谐“里应”二字)。
应令者:
①“金科玉律”,藏有燕国刺客“荆轲”之名(谐“金科”二字)。
②“方兴未艾”,藏有翻译家“辛未艾”之名(谐“兴未艾”三字)。
③“无孔不入”,藏有《西游记》人物“晤空”之名(谐“无孔”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