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藏酒认知

酒美尚需识者品---品鉴茅台的五个步骤

2022/9/24 10:18:52 浏览:2863人  收藏
酒美尚需识者品---品鉴茅台的五个步骤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中,写到酒的作品数不胜数。文人们以模糊美学的方式,给人留下无尽的思索、豪情和韵致,而对酒的滋味,却总觉有所回避。其中,杰出的代表李白和陶渊明,写酒堪称灵备韵至,神形相融。“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诗中有酒的约一百六十余首,他表白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独寂寞,也袒露过“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的休闲雅趣,还有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豪爽而复杂的饮酒心情。至于他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此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毋为酒星传。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则从天地之爱酒推出人所爱酒的必然性,描述了在喝酒之后物我两忘,摆脱一切烦恼,获得极美的精神享受的过程,堪称李白的饮者宣言。
    陶渊明在“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无知无欲无私的感悟中,体会了老庄“唯恍唯忽,忽恍中有像。恍忽中有物”的境界。“深味”者何?结合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是对名缰利锁的否定,对田园山水的挚爱,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原来有着“猛志逸四海,蹇翮思远翥”少年宏志的他,到底是“淹留遂无成”,不得不用酒“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因此才有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千古名句和不朽意境。
    李白、陶渊明的品酒,更多地融进了社会、人生、政治、禅宗的内容。大概他们没有品过上乘的好酒以至于总离开酒自身的味道谈感受。那么,如何品鉴茅台酒呢?
    在生活中,不会喝酒,无关紧要,不强求。但是学会品酒,尤其是会品像国酒茅台这样的酱香型白酒,则会使你迅速跨入高雅人士的行列,在酒桌上傲视群雄,即使你不会喝酒,也会成为酒桌上的焦点人物。一般情况下,品鉴茅台有五个步骤,即:开封验其真,荡香观其色,咂香品其味,空杯嗅其香、掌香知其纯。
    开封验其真。主要是打开包装后,就初步可以鉴别酒的真假、年份、特征等主要信息,对此我们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会详细介绍。
    荡香观其色。尝品白酒,主要从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去把握。色,即用肉眼观察酒的色调、透明度和有无悬浮物;香,主要考虑酒的溢香性、喷香性、留香性;味,指甜酸、苦、辣、涩、咸等基本口味;格,又称风格,也称酒体。尝评的过程,即眼观起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并综合色、香味的感受来确定其风格。荡香观其色主要是观察酒的颜色、黏稠度、挂杯效果等。陈年茅台颜色往往会发黄、发绿,酒像胶水一样粘稠,倒在杯中,酒会沿着酒杯壁慢慢往上蔓延,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一般的酱香型白酒虽然颜色也会发黄,但是会像水一样没有黏稠度,在酒杯壁上蔓延的高度很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陈年老酒的酒精分子聚合了,形成了大分子的酒精,分子间的作用力大整体的表面张力大,而时间短的酱香型白酒的酒精分子没有聚合,还是小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小,整体的表面张力小。
    “茅台”一开,先给人一种莫名的激动,可谓开瓶奇香溢满室,异芳羞花举座惊;“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香气特殊,既幽雅细腻又浓郁芳菲,若兰生幽谷,若清风送春,一闻便知独属“茅台”;这香持久、舒适、弥漫而绕室生辉,馨香盈怀盈袖,路远亦可致之,给人“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的欣喜;这香悠远而富能量,若于车上,便是一节车厢可闻;若于空中,便是整个航班生香。古人有“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的誉酒美誉,如遇惠风和畅,“茅台”之香定在十里之外了。闻香之后,再荡香入怀,细观其色,它无色(或微黄)透明,纯净无沉淀。举杯轻摇,再对着日光或灯光,看细细的酒花沿杯而生,又复归于灭,似空谷回音掩入无声的历史。这时,方悟茅台酒曲中所含300多种微生物,茅台酒发酵过程中网罗的无数香味精灵,以及茅台酒成型后所含的1200多种香型物质和微量有机成分,在杯中已化作空,化为无,化成了透明的大道无言。如《红楼梦》中警幻仙姑以百花为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风乳之曲酿成的“万艳同杯”。然而,空便是色,无便是有,大无便是大有。举杯而饮,无中顿生奇有,千媚百态,万象风情,尽在一口品咂之中。
    当然,从“色”的角度看,茅台老酒大多是微黄,更老一点的酒,还是泛绿的。袁仁庆先生在其《品读茅台》一书中,曾谈过一段趣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孔令中先生在兼任省教育厅厅长期间,于2010年陪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女士去茅台酒厂参观,他非常兴奋地品尝着80年代陈年茅台发现酒微微泛绿,在不解和困惑中,突然想到成语“灯红酒绿”,方悟古人用语精当。
    关于观色,曾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季克良先生还有一说,称为“醒酒”。他说,茅台跟红酒是有共性的,喝时都应该把酒就倒出来让它醒一醒。酒是有生命的,但长期禁锢在瓶子里,倒出来饮前,不要急于马上干杯,先醒一醒,再用鼻子慢慢闻闻,体会它醒了没有。如果还有刺鼻的味道,酒还没醒;如果比较柔和、幽雅,它就醒了,然后慢慢喝,小口小口喝。
    咂香品其味。 品“茅台”有三式,一为“抿”,二为“咂”,三为“呵”。三式融为一体,组成一个完美的品酒程序。抿,是将杯子送到唇边,轻轻地、缓缓地呷一口,在嘴里细细抿品。具体说来,酒液既要触到舌尖和舌头的周边,还要布满舌头,通过舌根渗进喉,这样就可以鉴别出很多丰富的感受,如酒味的甜、酸、香,酒体的柔顺、丰满、细腻、幽雅、协调等,这实际上是一种享受。咂,是轻咂嘴巴慢慢品评着滋味将酒咽下,然后舌头忽然一哒,两唇迅速张开,并发出“咂”或“嗒”声。呵,是在砸的基础上迅速哈气,让好像被咂“碎”的酒气从口腔鼻腔喷香而出。整个过程,要从容而浑然一体,用心、凝神而又轻松愉悦。把入口的酒细细“展开”、“分解”,充分调动味觉、嗅觉神经,去捕捉、体味、感悟每一个酒分子香味,从而获得综合的美感享受。这品酒三式,是茅台集团公司品酒师们天天的作业,是历代酿酒工人经验和智慧的总结,高明的品酒师能从这一抿一咂一呵中,说出酒的酒精浓度,是哪一年哪一轮的陈酿,由哪些类型的酒勾兑而成。
    空杯嗅其香。空杯留香,是茅台酒区别于其他名酒的又一特点。空杯嗅香与咂香品味,相得益彰而各有其趣。茅台酒入口,酱香突出幽雅,香味醇厚丰满,过喉吞咽则感觉圆润优美,幽香伴着微热轻抚食道和肠胃,柔和舒畅。空杯嗅香,是将一杯干过之后,携口中余味,把酒杯移近鼻子,先凝神屏气,然后深深吸气,把香味吸入肺腑。这时你会深切感受,这世界上所有烹饪和香味,实在不敌“茅台”空杯留香,与所有名酒相比,这香确属顶级香型。你会情不自禁紧呼深吸,想把所有杯中之香,顿时吸入心底。“茅台”的空杯留香,不仅毫不逊色于口感,甚至还胜于口感。而且男女老少,喝酒与不喝酒者,皆可品闻欣赏。另外,据张总结先生的经验,在喝过的茅台酒瓶或酒杯中放置香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抽,能使烟味之中饱含酒香,别有一番趣味,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空杯留香能持续多久,说法不一。有人说至少一天,有说超过 24小时。袁仁庆先生曾用一般陶瓷小酒杯和五年陈酿的53度茅台酒试验,空杯留香至少在10 小时左右。当然,时间更长的老酒,留香应该会更久。
    “茅台”为什么会空杯留香,且留香持久?主要是因为“茅台”系纯天然发酵加长期陈酿,是以酒调酒精浓度而不是以水来调度,且不外加任何物质(包括香味物质和水),自然“香醇酽如油”。茅台酒中至今已测出30多种有机酸,50余种各类脂,近40种杂类化合物,10余种酚类化合物,20多种醇类化合物和10多种醛酮类化合物,还有数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微量成分,都程度不同地“沾”在了酒杯上。其中,尤以高沸点的有机酸(高级脂肪酸)与“留香”关系密切,它能使酒窖香好,味醇厚,爽口带甜;而脂类,则大多数具有水果香味,是构成酒香味的主要成分;醇类以其特有的香气和口味在酒中显示作用;香味较强的醛类,在茅台酒中的含量比其他名白酒高,因而茅台酒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以上各种微量成分神奇的比例组合,使茅台酒的留香魅力无比神秘而充满诗意。还有,茅台酒一直坚持的 53度的浓度,可能亦是因素之一。世界上有一个经典实验,发现酒精与水混合的时候,53.64毫升的酒精加上49.83毫升的水,加起来的体积应该是103.47毫升,但实际上只有100毫升,3.77毫升没有了,说明 53度的酒,水分子和酒精结合的很好。
    掌香知其纯。将几滴茅台酒放在手心,双手来回搓几下,闻闻香气,也是一种品鉴美酒的方式。好酒在搓的时候会感觉到有黏性,香气是缓缓地释放,时间会比较长,并且香气丰富,饱满纯正而不呛人。


上一篇:茅台新世纪的大战略
下一篇:了解酒文化---什么是蒸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