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酒礼习俗

饮酒以礼,和孔圣人学习酒礼

2016/8/29 18:22:56 浏览:8190人  收藏

饮酒以礼,和孔圣人学习酒礼

  儒学的集大成者孔子,被称之为孔圣人,难道圣人就不饮酒吗?孔子身体力行的反对此种观点,孔子不仅不反对饮酒,而且在酒礼习俗方面颇有见解,饮酒以礼便是出自孔圣人之说。

  孔子善饮

  古人对于孔子善饮深信不疑。孔子后人孔融在《难曹操禁酒书》中说“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不百觚,无以堪上圣”。尧帝和孔子如果不会饮酒,便不成为圣王。王充《论衡》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论衡·语增篇》)觚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容量约为二升,百觚便是两百升,这自然是一种夸张的艺术化传说,但孔子善饮确是事实。

  礼之初,始于饮食

酒礼习俗

  《礼记·礼运》云:“礼之初,始于饮食”。古人讲究礼治便是从饮酒吃饭开始。在祭祀、迎宾、会盟、婚丧等活动中均有相应的饮酒礼仪。

  君子有酒

  孔子编纂的《诗经》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饮酒的基本态度。《诗经》三百篇,其中涉及饮酒的多达三十余篇。孔子在饮宴上反复强调“君子有酒”的理念,似乎离开了酒,日常交往便无法维持。如《诗经·小雅·鱼丽》云:“君子有酒,旨且多”、“君子有酒,旨且有”。《小雅·南有嘉鱼》云:“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小雅·鹿鸣》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我有美酒,以此在宴会上取悦嘉宾)。君子家里应当藏有酒,酒不仅要好还要多。

  饮酒作乐,兴国安民

酒礼习俗

  在孔子看来,饮酒作乐是兴国安民的方法之一。“古民皆勤苦稼穑有百日之劳,喻久也。今一日使之饮酒焉,乐之,是君之恩泽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家语》)百姓一年到头紧张忙碌,适当的时候应该让他们饮酒作乐,放松身心,这是执政者应有的美德。

  惟酒无量,不及乱

  对于自己的酒量,孔子这样描述:“惟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我也不知道自己酒量有多大,但我从没有喝醉为乱。孔子又说“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不被酒食所困扰,这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困难的呢?)孔子主张要喝酒,喝酒也没有量的限制,但不可以醉酒悖乱,酒后失态的行为更为夫子所不齿。

  饮酒以礼

酒礼习俗

  孔子主张恢复先代的礼乐制度,事事遵循礼制,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饮酒主张中。《论语·雍也》记述孔子看到不符合周制的“觚”,便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的叹息,意思是说现在的觚不像周代的觚,现在的礼已不像周礼了,难道能标榜为礼吗?以此谴责诸侯国对于周礼的背弃。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酒的贩卖和经营也非常繁荣。“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类,悬帜甚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当时的酒肆行业在公平交易、服务顾客、产品质量和宣传广告上已经很有心得。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孔子云“酤酒市脯不食”(《论语·乡党》),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表示自己不会违背礼节随便在市场上买酒买肉,其二表示对市场的酒不太放心,必定要自己酿酒饮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对酿酒亦不外行。孔子当中都宰时,便加强市场管理,严禁造假和欺骗行为。

  《论语乡党》是记载孔子日常生活状态的专门一篇。“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坐席放的不端正,孔子就不落座。参加乡里举行的酒宴时,要等老人们都离席之后,孔子才出去。而在《论语·为政第二》中孔子说:“有酒食,先生巽”。有了酒肉应先敬长者。

  不仅孔夫子认为饮酒是人生必需,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也认为“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从两位圣人之饮酒态度来看,饮酒,意在饮酒之外,在于礼仪文化,在于共乐同欢。而并非不学无术者专为。

 


上一篇:“饮酒在于使人快乐”,思想圣人庄子的饮酒之道
下一篇:我国古代时期中秋节饮酒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