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知道德国人最爱啤酒,所以一直认为最好的啤酒来自德国,假如你也这么认为,那你一定没有喝过比利时啤酒、甚至不知道比利时啤酒文化与啤酒发展史。
世界上再找不出一个国家能像比利时一样在啤酒生产上那么费尽心机。这个仅仅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小国,出产700多种不同风格的啤酒,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它既有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修道院手工酿造工艺,又有不亚于葡萄酒酿造的繁复发酵方法,并且这些酿造技术对其他国家啤酒酿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有多少种酒就有多少特定的酒杯,这更为比利时啤酒增添了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实力。凭着这些独特魅力,比利时啤酒完全值得酒鬼们细细探究。
修道院啤酒
比利时啤酒中最独特古老的是“修道院啤酒”,包括由真正的修道士酿制的Trappist和授权非修道院酒厂制作的Abbey Beer。一千多年前,修道士为了度过禁食的斋封期,用谷物酿造出酒精浓度在7—9度左右的烈性啤酒以此充饥。这就是Trappist的由来。时至今日,世界上仅存的六家真正由修道士手工酿造的修道院有五家在比利时。它们是Orval 金谷、Chimay 智美、Westmalle 伟马力、Rochefort 罗斯福与 Westvleteren,是比利时啤酒酿造的宝藏;另外一家是荷兰的修文修道院。上层发酵法、高酒精浓度、经过2到3次瓶内发酵、全程手工制作是 Trappist 的四大特点。
深厚的根源
在比利时,啤酒、文化、信仰深深的交织混杂,这一现象是举世仅有的。在比利时,啤酒酿造业永远追求新事物、新配方,精益求精。因此,比利时有众多不知名的啤酒在期待被伯乐发现,这一点在全球的酿酒业中独一无二。所以,倘若你觉得某品牌比利时啤酒十分对味,那么不要犹豫,请深深沉浸在比利时的啤酒文化之中吧。当然,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切是如何产生的。
在这片有两千多年历史,深藏欧洲文化底蕴的平原上,公元前1世纪,当恺撒大帝率领他所向披靡的罗马大军踏上比利时的土地时,他发现当地居民已能酿造好几种简单的啤酒。
对于比利时的祖辈来说,司农酒(源于丰收女神之名)是国酒,具有极高的地位。挪威人不喝葡萄酒,担心那会冻结他们凶悍火暴的性格,而巴他维亚人始终梦想着能永远在瓦尔哈拉殿堂里——也就是基督徒的天堂里畅饮啤酒。
最古老的啤酒无须添加酵母粉便自动发酵。而今只有布鲁塞尔旁的塞纳谷(Senne Valley)所酿造的拉比克酒(Lambic)仍采用这种方法。
中世纪自给自足的修道士们仍继续酿造啤酒,并建立了自己的酒厂。当时啤酒作为一种“液体面包”被修道士视为营养饮料。15,16世纪,这片欧洲之隅成为勃根底(Burgundy)帝国的一部分,啤酒酿造技术因而传播至整个北欧。
在那个年代,确切的说在1445年,居住在Hoegaarden的修道士开始选用各种香料试着酿造新品种。他们热衷于新鲜事物,不久便开始开发通往香料产地——印度的道路。当地村民很快就效仿了修道士的酿酒法,事实上,正是修道士的这种好奇心使得酿酒厂遍地开花。在之后几个世纪里Hoegaarden诞生了35个酿酒商。这个比利时啤酒文化的典型有力的印证了好奇心与创造力的紧密联系,它为纯正的啤酒业开创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
比利时不算一个大国,但是几乎没有哪个啤酒专家可以用薄薄几张纸就将比利时精制纯正的啤酒的综合性多样性一一表述。德国法律规定了啤酒的纯粹,除了酵母,带芽大麦、水和胡荽之外,不允许添加其他原料,而比利时啤酒不同,不用受这样的限制。除选用上层原料之外,麦芽糖、酒花、水果,以及香料等等,都构成了比利时古老酿酒传统的一部分。
1919年,埃米尔·温得瓦登(Emile·Vandervelden)提出一条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饮用、买卖烈酒,比利时的酿酒商们及时作出反应:他们开始制造烈性啤酒。众所周知,这为现代比利时啤酒文化奠定了基石。
许多社区里的啤酒吧都已社会化,在乡村很多啤酒吧位于教堂旁,以便村民可以在弥撒之后小聚。几个世纪以来,啤酒吧一直是城乡社交活动的中心。人们在此庆祝生日、婚礼,举行葬礼。相传比利时的国歌就是于1830年在一家叫“金色天使”的啤酒吧里诞生的。而比利时独立运动也是在多家啤酒吧里点亮星星之火的。
现在,你也许仍能看见一只猫蜷在窗边,晒着太阳,随着音乐发出噜噜的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在侃足球,打牌,或只是看看报,当然,喝着当地特产的啤酒。各处都有自己特产的啤酒,装在量身定做的酒杯里,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每个酒杯都精心设计,使芳香得以充分挥发。
比利时啤酒虽在国际上的名气受到德国和荷兰两个啤酒大国的双重夹击,然而这并不妨碍真正的啤酒行家和啤酒爱好者对比利时啤酒的情有独钟。
上一篇:白酒文化创新千万别入误区
下一篇:细腻、复杂的酱香型白酒文化解读